阅读记录

第一百六十六章 开通仪式[2/2页]

我成了顶流的白月光 乐不思蜀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车组最终改成了内电双源制动车组,最高运行海拔5100米,全车能搭载755名乘客。
      双源制动车对苏歌来说是个很新的设计,最初不管是苏歌自己还是领导,或是严煜,大家的心里都没底。
      动车组的两端分别悬挂了电力动力车和内燃动力车,在海内外实属首次。
      不只能够适应高海拔的运行,还能有适应连续长大隧道环境,并且能够跨电气化和非电气化线路贯通运用。
      这个项目的电机是世界范围内运用海拔最高、功率最大的高原机组,如果成功,苏歌名字将会被业内人士熟知。
      剪彩仪式现场,除了各国媒体之外,还有许多的领导,他们都将见证这一历史性的伟大时刻。
      虽然已经跑过了试验,但是真正运行前,严煜、苏歌、楚瑾瑜等主要设计人员都坐在二号车厢中。
      此刻的安静,更显得空中格外紧张。
      微博、某鹅、某酷都在对开通仪式进行现场直播,可谓是万众瞩目。
      二号车厢中,除了交通部、国铁集团等相关领导之外,还有各个主要生产商的领导,和各路媒体记者。
      等到动车组关上门,开始平稳运行之后,大家的神色明显地放松了下来。
      车厢中的人交头接耳地讨论着,是不是地观察着屏幕中的各项运行参数。
      “这车噪音不是一般的小。。。”
      “这车很平稳啊!一点都没有颠簸。”
      “居然还有弥散式供氧?”
      列车令中内外的游客记者叹为观止,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动车组,世界上第一列弥撒式供氧动车组,就此诞生!
      就此完美诞生!
      直到铁道部和东方公司的工作人员核定数据后,向领导们汇报试运行圆满成功,列车中爆发了经久不衰的掌声。
      项目设计人员都相互拥抱,相互庆祝。
      这是属于他们事业的辉煌时刻。
      也许他们不曾相识,也许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可是他们却为高原动车组的完美运行,交出了一份美丽的答卷。
      这项目耗时太久,从寒冬,到盛夏,从流感爆发,到病情结束,若是再算上铁路建设的时间,那可真的是太久太久了。
      一条高速运行的列车,在青藏高原冈底斯上与喜马拉雅山之间,飞驰,也结束了藏东南地区没有铁路交通的历史。
      同时,也实现了复兴号动车组对祖国大地的覆盖。
      记者开始对工作人员和乘客进行采访。
      激动地不只是苏歌,不只是楚瑾瑜,就算是平日里见过大风大浪的领导们,这一刻也是神采飞扬。
      国外的记者更是不停地发出惊呼,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而远在青市的南颂时,看着手机直播,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他可是家属!
      这事儿还得从张宇导演说起,堪堪拍到全局最高潮的部分,她突然歪着脑袋问副导演:“几点了?”
      “快十点了!”
      张宇导演皱皱眉头:“大家休息,不拍了不拍了!先看看直播,把手里的事业都放一放。”
      于是整个剧组的人,一脸懵逼地停了下来,一起打开手机,看高原动车组的开通仪式。

第一百六十六章 开通仪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