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垃圾军——那种军队只要一打仗,逃亡人数最少有一半。
      三管齐下,定海水军、定海县县衙所有人都忙碌起来。
      与此同时,负责调查二百沉船案的新任提刑按察使司王敬明带着他的“钦差”小分队终于姗姗来迟——前提刑按察使司曹大人意外失足身亡,定海县查了半个月没查不出一点端倪,这事太过凶险了。王敬明惜命,生怕自己有去无回,硬是拖着,用各种借口不敢前来。
      在领了这么个要命的差事后,他求爷爷告奶奶地用尽了所有的关系,都没办法给他调职。这差事害得王敬明整夜整夜都睡不着,每天每夜都在想着要不辞官回家种田去了,但就在这个时候,有小道消息传来,长公主去了定海县。
      长公主每年都会集中休沐一两个月,借口是心情烦闷,出城休养。但谁都不知道长公主去了哪里。因此前段时间长公主突然说要“修养”,不上早朝后,临南城的百官们都认为长公主又去哪里快活去了。实际上,摄政十年,长公主在今年算是最为“勤政”的一年,基本没怎么和皇帝“置气”,也没一气之下三四天不去上早朝,非要逼着皇帝和丞相登门去请。
      其实,只要中书省牢牢地掌握在长公主的手上,长公主就掌握了地方发给中央的所有折子,垄断了这些地方政务,再加上临南城外的银甲军和皇城里的禁军,谁都不敢异动。
      以前的长公主不喜欢新法新政,这样会让她掌控不了革新变法中突然产生的特殊情况和风险,因此上早朝对她来说只是一个彰显自己权威,震慑皇帝的小把戏。
      只是这一年,一条条新法新政从中央朝堂颁布下去,即便都只在临南城附近的州县实施,但已足够掀起大小不一的风浪,这些风浪或好或坏,都会对长公主掌控下的政局产生冲击。
      王敬明是个中庸之人,既做不到谏议大夫孙真那样视死如归、刚直不阿,也做不到都水监监察使卢冕那样八面玲珑,趋炎附势——他信奉的是,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
      或许正因为他不站队,或者站队站得不明显,所以才会被任命成新的提刑按察使司,被迫来淌定海县这趟浑水吧。
      但莫名的,在他听到长公主可能在定海县这消息后,心里安定了许多。长公主在的话,只要他没啥大错处,没有违反《大庆律》上的条条框框,总不会被“失足落水”的。
      这一年来,除了因为行刺被斩于剑下的陆法蒙,长公主杀的人都依据了《大庆律》,都经过了大理寺审讯,这让许多官员们连夜研究起了《大庆律》。先帝太学选士,还偏爱诗词文士,因此他们这批官员除了被分配去典法司的,基本上没人看过《大庆律》。
      不怕当权者杀人,就怕当权者乱杀人。不怕有规矩,最怕的是没规矩、乱规矩……朝中百官只有确定自己在规矩的“保护”范围之内,不会随便被杀掉,才会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得干点事。

第153章 规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