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好像是在哪儿见过的,有印象的。”曹翠花又仔细回忆了一下,并补充道,“个子瘦瘦小小的,力气却很大,不像是务农的,应该是长期从事重体力活的人。”】
【曹翠花提供的线索无疑是关键性的,专案组认为,曹翠花对歹徒至少有过一面之缘,说明歹徒的活动范围应该就在新谭乡一带。】
【当然,也有可能是在县城街上的,因为新谭乡离县城不远,走路也不过区区半个小时左右。】
【随后,探员带着这张画像,围绕着新谭乡和县城街四处走访,对群众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询问确认。】
【“你们这是第三波了吧?你们探案局啥时候这么卖力了?”县城,中医院一位守大门的大爷挖苦道,听得探员是一阵尴尬。】
【“看在你们这么尽心尽责的份上,那我就告诉你们好了,画像上这个男人我还真见过。”大爷一边抽着黄烟一边说。】
【“这人贼眉鼠眼的,我一看就知道他不是个好人,关键他隔三差五就往我这门口来回经过,印象就更深了,而且他还来县医院看过病呢。”】
【听到这儿,探员们可谓是欣喜若狂啊,因为县中医院看病是要挂号的,也就是说,歹徒在医院留有身份信息记录。】
【不过,探员们并没有高兴太久,兴横县早就今非昔比,随着外来打工者的日益增多,中医院的患者也是络绎不绝。】
【医院平均每天要接诊近两百号人左右,谁还会去刻意记谁是谁,医生护士皆表示,就算见过画像中的人,那也不知道他叫啥啊!】
【探员再次找到门卫大爷,让他仔细想想,他到底是什么时候来医院看的病,大爷表示,这他可记不得了。】
【只记得,大概是在五月中旬的样子,那会儿天刚刚开始热起来。】
【探员把走访调查到的这一线索汇报给了专案组,专案组几位老探员就是不一样,马上便给出了一个推定。】
【曹翠花是五月份遭歹徒袭击的,并且跟歹徒有过长时间的搏斗,歹徒多半是受了伤,显然不是皮外伤,皮外伤不需要特地跑中医院去。】
【那就应该是伤筋动骨了,扭到手,扭到脚,或者是扭到腰了,需要去中医院拍片子,专案组亲自带队,再次来到中医院。】
【重点调取五月中旬前后三天,骨科部门的就诊名单,做过ct的共有180人。除去女性,剩余100人。再根据年龄,最终锁定12名嫌疑人。】
【而在这12名嫌疑人当中,有个叫张玉明的尤为值得重点排查。】
【因为老探员在楼下挂号处,翻看挂号登记本时(以前挂号并非可撕便签纸,而是有一本厚本子放在挂号吧台让专门用来让患者填基本资料的),发现此人写字的力道很大,每一笔几乎都要把纸张写破。】
【重新返回骨科,让骨科主任专门调取出张玉明的就诊记录,得知他是在5月17日的下午3点半来就诊的,当时负责接诊的是吴医生。】
【随后,专案组找来吴医生。】
【“这个人,你有印象吗?”老探员把人物画像给他看。】
【吴医生有些尴尬,抱歉的摇摇头。】
【“你
第104章 是他,没错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