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百六十八章 圣人讲道(2)[1/2页]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要离刺荆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老君圣人与女娲圣人,各自端坐于祥云所化蒲团上,清静自身神念,肃穆以待。
      圣人眼童,也静静的看着那位端坐在上首云团上,临襟正坐的通天。
      却只觉得,截教圣人的身影,模模湖湖,似在不在。
      老君圣人与女娲圣人顿时对视了一眼,彼此都从对方的视线中,看出了惊讶!
      “通天的因果……”两位圣人直到此刻,才终于发觉,通天教主的因果,从他们的感知中澹去了。
      就像是整个三界,都已经没有了截教圣人!
      偏生,他现在就在眼前!
      就端坐于云团之上!
      这个发现,让两位圣人的道心,忍不住颤栗起来。
      “超脱!”
      同一个词,从两位圣人道心念头升起,立刻激起无边巨浪。
      “通天难道已经走到超脱之路的关隘前?”老君圣人在道心之中思虑着:“他怎么办到的?”
      明明在千年之前,通天还只是杀伐厉害,灵宝多而已。
      然而如今,通天却可能已经走到了‘复归于无物的境界!
      这意味着,通天在某种意义上,就已经是大道的化身!
      这,怎么可能?
      “不对……不对……”老君圣人在心中想着:“通天还没有到那个境界!”
      “他还未做到‘夷、‘希、‘微三境!”
      “更未将道果锤炼到‘其上不缴,其下不昧的程度!”
      昔年,道祖合道之前,曾专门留有时间,来解答四位弟子的疑问。
      老君便问了一个问题:“恳请老师慈悲,为弟子等开释,证道之后,超脱之事!”
      彼时,道祖叹息了一声,悠悠说道:“超脱……贫道也未能成功!”
      “只是将道果锤炼至‘其上不缴,其下不昧之境,就再难寸进,只能是退而求其次……”
      老君再拜顿首:“祈老师开解,何谓‘其上不缴,何谓‘其下不昧?”
      “弟子等当如何做到?”
      道祖拂尘一扬,悠然唱诺一声,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与器,犹如阳与阴,孤阴不长,孤阳不生……”
      “是故,所谓证道,便是修道与器!”
      听着道祖昔年的讲法,彼时已经将要证道的老君元神,自然而然的开始体悟、感悟,道祖所讲之中的微言大义所蕴含的玄奥内容。
      于是,当时的老君感受到了一副璀璨壮阔的浩瀚图卷。
      阴阳二气,浩浩荡荡,充斥寰宇,不断碰撞、交融,衍生出五行之气。
      五行之气,循环不休,塑造万物。
      然后沉淀到天地的最底层,落入大地之下,厚厚的一层层的堆磊起来。
      也是在那个时候,老君‘悟了,‘懂了。
      他明白了道祖微言大义之中隐含的意境。
      形而上的‘道,就是元神、念头、神魂,这些虚无缥缈之物。
      形而下之器,就是肉身、宝物、功法。
      圣人证道,需要证就混元,练得无极,从无极之中,证得‘1。
      而混元,就是道与器在巅峰的完美融合。
      无极就是道与器在极致条件下的阴阳圆满。
      ‘1就是圣人道果。
      道与器交泰,从阴阳圆满,五行循环中产生的‘果。
      是开启超脱的钥匙,也是打开天地最终奥秘的门。
      也是正是,当时的‘悟,让圣人证道之时,将道果凝聚成黑白二色,以太极两仪,道法自然,而成人教大道核心。
      但,在彼时,道祖还说了其他在当时,老君圣人并不能完全理解和参悟的话。
      “证道为圣之后,于圣人而言,道与器,已然不同!”
      “此时,圣人自身为器,而天地为道!”
      “超脱之路,也因此而启!”
      “尔等可还记得,昔年尔等初来紫霄宫时,吾与尔等所言之真言?”
      “视而不见名曰:夷!”
      “听而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天地也,大道也!”
      “亦是圣人之道也!”
      这就是为何圣人无名,圣人无为的缘故。
      只要需要,圣人可以无处不在,也可以处处不在。
      只要愿意,圣人可以让三界都听其说话,也可以不让任何‘听到、‘看到圣人的痕迹。
      圣人之下,也没有人能碰到圣人的衣角。
      虚实相间,念之所在,道之所在。
      既圣人所在!
      因为,圣人已经是阴阳五行的化身。
      圣人可以是草木、石头、流水、空气。
      也可以是烈焰、雷电、暖阳……
      圣人化身一切,圣人左右一切,圣人执掌一切,也占据一切。
      只有圣人才能对抗圣人。
      这不仅仅是位格上的差距,修为上的差距。
      还是对天地阴阳五行的理解与掌握的差距。
      这就好比,山里的猴子,可以拿着石头砸开坚果。
      但这只猴子无论如何也无法伤害到一位御空而来,手执法器的修士。
      哪怕这个修士,仅仅是筑基。
      但,猴子永远都不可能碰到修士的衣角。
      修士只要愿意,他甚至可以从头到尾都不出现,就让一百只、一千只、一万只那样的猴子稀里湖涂的死于非命!
      这些道理,是老君圣人在日后的漫长岁月中,渐渐感悟和参悟出来的。
      而在当时,老君圣人,似懂非懂,似知非知。
      只能谨守神魂,将道祖的‘微言大义篆刻到念头中,留在神魂里。
      这其中,有些老君到现在还没有消化,依然留存念头和神魂中的东西。
      “证道之后,更进一步,将道与器,进一步熔炼,自‘1中生出‘贰,从无名至于有名……”
      “便是吾昔年,紫霄宫讲道时的境界!”
      “吾今将合道,从此三界再无鸿钧,只余天道圣人……”
      “便是复归于无物!”
      “而其上不缴,其下不昧?”
      “便是贫道试图超脱,却未能功成时的状态!”
      “尔等,都仔细看看吧!”
      道祖的大道之躯,开始显化。
      混混沌沌,朦朦胧胧,似在非在,若有若无。
      却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是,无法形容,无法描述。
      直到证道之后,老君圣人才明白,那就是道。
      大道!
      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大道!
      是谷神不死,是天地根!
      于是,绵绵不存,用之不勤。
      道祖当年,便是处于一个这样的状态。
      他是道祖,也是大道。
      大道是道,道祖是器。
      道与器相融,有与无共存。
      于是,就达到了‘其上不缴,其下不昧的境界。
      与大道同在,与万物共生。
      却又不在三界之中,凌于阴阳之上。
      已经跳脱出了天地的樊篱,远离了因果的束缚。
      但……
      道祖没有超脱成功!
      准确的说,他只成功了一半。
      所以,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以合天道。
      回忆着那过去种种,再看现在眼前的通天。
      老君圣人道心念头摇动着。
      他感觉,自己昔年篆刻在神魂与念头里的那些未被消化的‘微言大义,有了丝丝松动的痕迹。
      “慈悲!慈悲!”老君忍不住稽首而赞。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仅仅只是目睹通天如今的道体,贫道,便获益无穷!”
      “若能听完通天讲道,贫道恐怕便可消化大半昔年

第六百六十八章 圣人讲道(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