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峥度可以看透人生,不去理会,但主流的很多人天天在名利场中混,他们是看不透这些的,所以他们非得把传统曲艺置于死地。
      如果没有这些外在的东西,苏文峰就想简简单单的守着自己的鼓曲社和传承过好日子。
      可惜!
      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
      那样,苏文峰必须把自己的队伍扩大,形成传承有序的体系,势必在社会上开始招收人才。
      这就极易和主流曲艺界形成竞争关系,那么又得在这个领域和主流干架。
      苏文峰其实是非常头痛的,他已经尽量避免出现在什么电视台,什么电台的,主流的大师们可认为那都是他们的地盘。
      春节期间,通过和师父聊天,苏文峰才正视这个问题,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就如同“口技”那场比试后,苏文峰那套桥归桥路归路的说法,人家主流界显然没当回事。
      该打击你还是打击你,更加变本加厉。
      教坊村一下子热闹起来,而且村委会知道是柳应琴和唱《清水河》的那个小伙一起办的曲艺班,非常的热情。
      村长是个大学生村官,一下子看到了商机,极力的劝说村书记将原来快放弃的村礼堂低价租给了鼓曲社。
      “书记,您看。那个礼堂再这样下去也得塌,租给苏文峰先生他们,我们还有收入。”
      “虽说少了点,但是咱不能只看这点收入吧。”
      “您要知道,他们办的是学校,别多说,每年100人行吗?天天在咱村里吃喝拉撒,这一年下来,得给咱村里留下多少收入。”
      “在看看人多了就会有租房的,那些留守老人的闲置房屋不就有着落了吗?”
      还真别说,就是这些大学生村官给各地的村级行政机构带来了变化,他们的脑子更活,手段更多。
      经过摆事实讲道理,书记终于被说服了。
      这位李姓村长又开始了说服王硕的工作,这些将遇良才,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的展开了激烈的谈判。
      最后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
      由教坊村出动劳力对村礼堂进行修缮,并按要求隔成教室的样子,其他的按照村里的想法实施。
      这样,文峰鼓曲社传习社(曲艺班)正式成立了!
      文峰鼓曲社的演员们开始了他们正式的学艺生涯,几乎每天他们的日常排得满满的。
      所有的人都知道,不出意外的话,今后就指着这个生活了,所以大家都不用督促,没有人偷懒。
      一方面愿意学习,另一方面老师们更愿意传授,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一个月过去了,这里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
      王硕这时又提议,对每个学员进行综合评定,孟凡鑫现在就得拿出未来一周的节目单,凡是在各班级前五的学员才能上台。
      一个月后,大栅栏粤贵楼里的舞台将继续开始演出,对外售票。
      这样就更刺激了这帮子人,这可是跟自己的收入息息相关的。
      不可马虎!

第30章 招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