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你怎么都给占上啦。”
“这叫抻练抻练你。”
“好!你听下联: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你对得上吗?”
“当然对得上。”
“北雁南飞。”
“前车后辙。”
“双翅东西。”
“两轮左右。”
“分上下。”
“走高低。高低即是上下,上下即是高低,虽不中不远矣!”
“嘿!这份儿酸哪。”
“这叫气气你。”
“咱们不定谁气谁哪,听这个: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基浅。”
“嗬!我给你对:林内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一通快言快语,对答如流,让台下的人大呼过瘾,掌声就没有断过,当王世奎说出下面的话后,更引起了他们的关注。
“好!你再听这个:空树藏孔,孔进空树空树孔,孔出空树空树空。”
“什么呀,乱七八糟的?”
“这是个孔子的典故,又是个对子上联儿。”
“还有这么一个典故哪!”
听到是典故,台下的人听得更加仔细了。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天走到某处,忽然天降大雨,上不着村,下不着店,没处躲,可巧道旁有一棵树里面是空的,孔子一想这里可以藏藏躲躲,这就叫空树藏孔。”
“孔进空树呢?”
“孔子进了空树啦,孔进空树。”
“空树孔?”
“空树里面有孔子,空树孔。”
“孔出空树?”
“雨过天晴,孔子由空树里面出来啦,孔出空树。”
“空树空?”
“空树里面就没有孔子啦,这就叫:空树藏孔,孔进空树,空树孔,孔出空树空树空。我差点儿没放炮。”
王世奎一口气把这段说完,做出喘不上气来的样子,台下一通热烈的掌声,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就是通过逐字逐句的解释把观众带到他们的故事里。
“听我的:柔(rou)、叭哒、当、哗啦、扑腾腾、哎哟哟、嗖嗖嗖、吱吱吱。”
“我说你这是什么呀?”
“你那是什么呀?”
“我这是列国典故。”
“我这是本人实事。”
“典故可以对实事,可是你那有多少字啦?”
“你那多少字啊?”
“我这是十八言。”
“咱们数数。”
“空树藏孔,孔进空树空树孔,孔出空树空树空。十八个字儿。你呢?”
“我这也十八个呀。”
“我听着有三十多啦。”
“不信你数着:柔、叭哒、当、哗啦、扑腾腾、哎哟哟、嗖嗖嗖、吱吱吱。”
“也十八个字,可是当什么讲啊?”
“那年北京打仗,我正在床上躺着哪,就听柔…飞过来一个枪子儿。”马世友学着枪响的声音。
“叭哒?”
“撞墙上啦,叭哒。”
“当?”
“落院里一个炮弹,当。”
“哗啦?”
“房塌啦,哗啦。”
“扑腾腾?”
“我由床上掉下去啦,扑腾腾。”
“哎哟哟?”
“碰了我腰了,哎哟哟。”
“嗖嗖嗖?”
“当时掉了三根头发。”
“吱吱吱哪?”
“压死仨老鼠。”
“嘿!”
台下欢呼声响起,掌声更加热烈,后台的人也是鼓掌为马世友两人高兴。
但更多的掌声是送给后台的几位老先生,本来大家已经猜到了当初选择这个段子的用意,没想到自己以为在楼顶,其实这几位老人已经飞出大气层了。
第26章 对春联3(这几章为李十一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