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听!”
“听啦!听啦。”
“我没听。”
“没听,你怎么把我词儿给记住啦?”
“你的词儿?”
“我就这词儿。”
“谁唱都这词儿。”
“我就这词儿。我就这词儿,“保……””
“保镖!”
“哦,对!(学唱)“保镖路过马兰关哪,啊……!”一落腔,底下这观众,连楼上、带楼下,哗!”
“你瞧这好啊?”
“全走啦!”
“那还不走?”
“骂着街地退票。”
“好啊!”
“你猜我着急不着急?活该你走!你不懂艺术。咱这玩意儿,货卖有识家。”
“对。”
“真有一百七十多位没走!”
“爱听?”
“墙上挂着,走不了啦!”
“走不了啦?”
说完,两人鞠躬下台,孙文林最后一句话几乎是淹没在了观众的叫好声中了,可见观众的疯狂程度。
后台的几位老先生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听着台下雷鸣般的掌声。
赵峥度知道传统相声的高光时刻来临了,只要后面的鼓曲和快板再能引起观众们的认可,可以说传统的曲艺就可以说全面复苏了。
这个相声段子里随他没有几句唱词,但是观众在笑声中肯定能记住几位京剧前辈,他们只要想多了解这些前辈的生平。
那么这段相声引起的效果就会扩大,这也是最后赵峥度支持苏文峰说这段的原因之一。
刚准备节目的时候,包括赵峥度在内的几位老人都很担心,一上来就是这么经典的,传统的,很吃功力的而且非常长的一段相声,现在的观众是否能接受。
苏文峰和赵峥度他们一直在探讨着利弊,也是关起门来给茶馆的服务生以及文峰鼓曲社内部的人说了几次,每次都能赢得喝彩声,这也坚定了几个人的信心。
从市场的角度来讲,苏文峰想通过这个非常传统的,而且是以说为主的相声段子试试水,看看现在的年轻人是否能接受这样的传统段子。
因为相声的四门功课“说”可是排在第一位的。
如果一个相声演员不能通过“说”这一技能把观众逗笑,那么可以说你真不是相声行里的“虫子”。
你可以换职业了,当然那些在电视上夸夸其谈的演员不算。
其实从孙文林这个搭档来说,他是不愿意一上来承担那么大的风险的,但是他也想在一个正式的场合来验证自己捧哏的功力。
这个段子如果能够成功,那么不管捧哏还是逗哏都是了不起的成绩,而且苏文峰也给了他坚定的信心,搭档是互相成就的。
无论如何,苏文峰这次的试水是非常成功的.
说明传统相声没有因为时间的变化而消失其魅力!
你只要能够与时俱进抓住抓住现在市场的“卖点”,就能造成影响和轰动。
这个段子非常的经典,苏文峰可以说是,一个字都没有改的搬上了舞台。
事实证明,老酒还是迷香的,传统的段子并不是不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只不过是现在的相声演员不会也不说而已,终其原因是年轻的相声演员下不了这功夫。
第73章 卖挂票6[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