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哦,一家子。”
      “马连良是“连”字儿的。”
      “对。”
      “他“富连成”的,他排字排“连”字的!我们科班儿,那时候叫“喜连成”,听说过吗?”
      “听说过。”
      苏文峰的表情夸张的程度能让台下的人一看就知道他是蒙着说的,“喜连成!哎,我们“喜”字,雷喜福?知道吧?”
      “雷喜福,大师兄?”
      “哎,对。”
      “知道。”
      “我们一块儿的。这还用说吗?侯喜瑞知道吗?”
      “知道哇。”
      苏文峰所有的名字都是试探着说的,这一点观众能听出来,那么观众开始听进去看他怎么圆回来。
      这就是相声和评书当中的扣:“侯喜瑞——“喜”字嘛,陈喜星、康喜寿、魏喜奎……没有魏喜奎,魏喜奎她改大鼓啦。”
      “没改!第起就唱大鼓的。”孙文林赶紧的拦住苏文峰,这时的老观众都笑的前仰后合的。
      这差点让苏文峰骗过去,这魏喜奎魏老压根没唱过京剧,年轻人也开始向旁边的老人们了解刚才苏文峰说得这些人都是谁。
      后台的小子们更是睁大了眼睛盯住了台上苏文峰的一举一动,一词一句的不敢有稍微的松懈,生怕错过去包袱就不知道怎么抖响的了。
      苏文峰忙拍着自己的头,转了一圈,说:“不是魏喜奎,什么“喜奎”我忘了。”
      “哎,刘喜奎。”孙文林用不屑的语气说道。
      “刘喜奎,对。反正我们都“喜”字儿的。”
      “哦,您叫?”
      “喜藻。”
      话刚一落地,“哗”的爆笑声在粤桂楼内响起,这一转折如同上一次转折同样措不及防,这就是相声的魅力,于无声处听惊雷。
      你只要听进去就入坑了,就连那些年轻人都笑的眼泪都下来了,他们可能不知道苏文峰说的那些人都是谁,但笑点和笑料只要是国人都能明白,你不笑都不行。
      孙文林差点笑场,要知道笑场可是严重的舞台事故,赶忙收敛心神严肃的:“洗……咱俩拉拉手吧,我修脚。”
      “修脚干吗?”
      “你洗澡干吗?你那儿洗完啦,我这儿……。”孙文林的捧哏也渐入佳境,他的一句让观众有所联想,都大笑起来。
      “喜!排“喜”字儿那个“喜”呀。”
      “那个“喜”呀?”
      孙文林还在那不急不慢的,苏文峰都急的了不得了,说道:“不是洗澡的那个“洗”。道喜、福禄寿喜的“喜”。”
      “噢!澡呢?”
      “藻是那个……这个字还说不上来。”
      “他连名字都说不上来。”
      “草字头那个……我想想草字头那个。”苏文峰在台上着急的表情让人们又大笑起来。
      通过苏文峰和孙文林不停的用话语引导,观众们再也出不了他们营造的语境了,只能一步步跟着他们的节奏听下去。
      有很多的观众已经知道是哪个字了,看着台上的苏文峰的表情都暗自着急,恨不得大声告诉他怎么描述这个字。
      其实这是苏文峰特意通过动作、表情和语言造成的,这样观众们才能跟着你的故事进入情境,随着故事的进展开始哭,开始急,开始笑。
      这就是相声的魅力所在。

第69章 卖挂票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