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各种温馨提示。
正是由于她们的存在,秩序是井井有条。
更可贵的是现场的观众们也积极配合着,队伍中不时有人询问这些穿着“蜂巢”服装的孩子们,她们背后这两个字的意思。
这时这些个女孩子才特傲娇的说,这是她们组织的名称,她们都是苏文峰从演唱《同仁堂》时就开始加入的粉丝成员,同时也欢迎大家加入到蜂巢里来。
这是仝丽雅的宣传策略,原来苏文峰还在曲艺团的时候,确实不太好运营“蜂巢”,你说你一个国家单位的职工,自己有粉丝团还自行运营,是不是不把单位放在眼里啊。
所以是不敢大力的运营,现在不同了,自己的公司、自己的园子、自己的运营团队,正好赶上试营业,仝丽雅也想通过这次的试营业扩大影响,粉丝的队伍也可以适当的扩充了。
这群女孩子,她们还不停的拿出手机炫耀着给排队的人看,苏文峰几次演出的视频和唱段。当高亢的《福禄寿喜》、如同贯口似的《同仁堂》、低沉委婉的小曲《探清水河》在排队的队伍中不停的响起时。
这些观众有很多也入了坑,成为了苏文峰的粉丝,他们更加自觉的维持队伍的秩序,不给爱豆抹黑添乱。
这时无论是排队的观众还是蜂巢的粉丝,无论是管委会工作人员还是逛街的普通人,都充分的发挥着国人爱热闹的传统,以及没事发朋友圈的良好风气,于是朋友圈、视频网站、直播间等等都有帝都粤桂楼文峰鼓曲社试营业的消息。
这样也把这边良好的秩序环境发到了各处,当排队的观众们看到后,知道很多人在夸奖他们的素质时,他们更加自觉的维护秩序,这样的良性导致粤桂楼前一直保持着人多但不杂乱的现象。
这些现象被旁边的商铺知晓后也加入了宣传的行列。
“你看看人家的顾客素质多高啊。”
“这又是什么明星见面会?”
“这些粉丝的素质真高。”
“没看到粉丝的质量真高。”
“你们两个我感觉说的不是一回事儿,但差在哪呢?”
“楼上的,脑子是个好东西。”
“妈的,我感觉你是在骂我。”
“把感觉两个字去掉。”
“地址?”
“坐标帝都大栅栏粤桂楼。”
“马上。”
帝都这个季节气候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大栅栏的游客激增,众多的宾客盲从的心里作祟,都跑到粤桂楼前打听这里为啥排队。
当知道这里有演出时,又都打听什么演出,当知道是传统曲艺演出时,很多人露出了不屑的表情。
但是看到粉丝和人们井然的秩序,也都加入到拍照、转发的行列,这样又一轮的传播开始,粤桂楼和传统曲艺的字眼在网络上扩散更加广泛。
当然这都是意外之喜,园子外的观众和游客们在蜂巢粉丝的带动下正忙着发朋友圈、发短视频的时候,粤桂楼内又是另一番场景。
第66章 观众素质那么高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