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3章 命中注定(读者超2300贺)[1/2页]

相声崛起:一首同仁堂艺惊四座 郭家稻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苏文峰对这些不感兴趣,就怼了仝丽雅一句。“咱们这是谈生意,不是找袍哥摆龙门,还管他是不是江湖上混的,怎么样给搭个线呗。”
      “行啊,但是在这之前我们还是把我们之间的事情定下来吧。”不愧是大家族出身的小姐,什么时候都讲究落袋为安。
      “章程你定,我是不在行,我问问禹哥参与吗?我是没钱,只能找你们这样的大户来杀富济贫了。”苏文峰还是没有忘记禹锦涛在《趣苑杂谈》上给与他的支持。
      苏文峰和仝丽雅开着玩笑,一边给禹锦涛打了电话,把开办相声剧场的想法跟禹锦涛说了,而且把演出的许可等方面的顾虑也同时讲了,在他看来非常难的事情,在禹锦涛那里都不是事儿。于是三人定下来,禹锦涛和仝丽雅各出资100万成立文峰鼓曲社演艺有限公司,各自占15%的股份,文峰鼓曲社的名字暂定,这还要等政府部门核准了才行,演艺审核禹锦涛去负责,仝丽雅负责公司的注册和运营。
      苏文峰名义上的技术入股,但是占比达到70%,法人有仝丽雅担任,苏文峰还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粤桂楼的演出场地拿下来。
      这件标志着传统曲艺复苏的事件,在一个秋雨纷纷的时节于大栅栏粤桂楼内定了下来,后来在场的人中最数孙家栋后悔,这个从来都标榜自己的从商经验的家伙,在这件事上可是走了眼。
      多年后的一天,电视台在采访孙家栋时,问过他,从商以来最让他难忘的事情是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说那一年的9月28号,没有坚定跟着苏文峰干,错过了曲艺崛起时的第一次暴富浪潮。
      孙家栋也是非常幸运的,他作为粤桂楼的实际持有人见证了,并且也参与了文峰鼓曲社在这个秋季的诞生,以及后来每天演出的辉煌。
      再以后孙家栋的粤桂楼成为了大栅栏地区新生的打卡地,就如同旧朝时期的八大祥一样。
      粤桂楼位于前门外大街大栅栏街39号,大约兴建于1796年旧朝前期,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是帝都现存最古老的戏园之一。
      粤桂楼是和西洋的法兰西歌剧院、卡斯拉歌剧院、红场大剧院几乎同时期建成的场馆。
      粤桂楼声明显赫的方面还不止于历史的久远,更在于它是当时戏曲祖师爷、各名伶艺人施展才艺、迅速走红的宝地。
      程、余、汪等京剧祖师爷以及后来的“喜连成”、“双庆社”、“斌庆社”等众多艺术团体曾先后在此长期献艺,是当时京城场地最火、人气最旺、艺术最佳的娱乐场馆。
      等到了新社会后,粤桂楼可就没以前的风光了,尤其是电视的兴起,更是加剧了剧场的没落,如同广汇楼一样的戏院也只能改成剧院,以歌剧音乐剧为主要演出剧目了。
      而粤桂楼是古典中式戏楼,很难改变了,只能开茶馆维持经营,所以到了眼下更加的破败,破败的不是建筑而是唱戏的环境。
      茶楼的老板被请了过来,只见他笑呵呵的,真是做生意的,见人先是三分笑,虽然如此但没有让人讨厌的地方,身上没有市侩气。
      

第53章 命中注定(读者超2300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