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茶文化不仅仅表现为茶叶本身,在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茶具上也无烙印着文化痕迹。茶具有铜、瓷、陶和紫砂制品,物件不大,但工艺精深,集书法、绘画、篆刻、造型艺术为一体,很值得茶客们把玩欣赏,并从中感受到一层特殊的韵律。闻名孙世的绍兴茶具,所以为世人所喜,这与它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特点不无关系。
      说到茶馆,不能不说茶道。这里的“道”,不只是一种烹茶饮茶的方式,还包含有一层朴素的人生哲学诠释。茶道所用器皿,与我们日常茶具很有区别,多以陶或紫砂制成,其型小而玲珑,杯不为“杯”,而称为“茶盅”。一盅所纳,仅一口而已,所以茶道在“品”而不在“喝”。
      一次茶道下来,其实就是在品茗自己的人生,这也就是为什么老人偏爱茶,而年轻人偏爱酒,因为每次品茶不用会一种茶叶贯穿始终,多根据品茶人的兴趣而有不同品种的变换,续茶时有一个量掌握,先多后少,沏出的水也就先浓后淡,这就是在品着人生。
      有个说法谓:“一口润唇,二口润舌,三口润喉”——三口成一个“品”字,意思是说,在这三口之后才能真正品出茶味和茶韵。因为茶水有一个先浓后淡的烹沏过程,茶客兼有个凝神屏气的环节,入口之茶先是极苦,渐渐始觉甘甜,茶道之中孙是就有了关于人生的哲学蕴涵。
      这座叫做粤桂楼茶馆的建筑和布局大都很有讲究,所以能够吸引人来,是因为这里可以给人提供一种文化熏陶和精神享受。其建筑风格或古朴淡雅,或小巧玲珑,或临水楼台,或柳廊亭谢,置身其中,又见四时花草、鹤舞凤鸣,以及名人墨迹、图景图画等等,立时就有了一种心旷神怡的愉悦。
      苏文峰被请进的是粤桂楼后面的一个小的院落,这里清幽小径,茶香四溢,地方不大,勉强可以接待几桌客人,而且都是隔间,私密性很好,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每个单间都可以远眺前门,近看后海,最后眼睛落到这方寸的院落里,实在是妙不可言。苏文峰还真想不到这个叫做粤桂楼的茶楼后面还有这一方天地,真是可以做到藏在闹市无人问,看来老板也是个有故事和想法的人。
      苏文峰其实一进这粤桂楼就看上了这个地方,茶楼就是相互之间唠唠家常,侃侃大山,吹吹牛皮的地方,现代很多的读书人看到茶馆的好处后,又恢复到了先秦和古代文人墨客,只不过给它赋予了新的风雅;革命者和特务们把这里又当作了你死我活的战场;原来老旧的条形板凳由大师们调理下,又赋予了历史的沧桑,诉说着人来人往世态炎凉。
      旧时的茶馆还多为说书艺人的谋生地,惊堂木一拍,笙箫齐鸣,歌舞升平,将生旦净末丑进行演绎,说书的先生又把上下五千年在口中演义,说到精彩处,引得茶客们拍桌子拍巴掌的暴堂叫好,人生或命运的沉重也就在这热闹中有了暂时的忘记。
      仝丽雅正说着,再看苏文峰明显的走神了,本来要嗔怒一番,但是看到夕阳下,金黄色的阳光洒下,正好照在苏文峰的脸上,他沉思的表情看起来那么的舒展,文化气息很浓,他坐在那里仿佛就是一部电影,一幅画卷。

第50章 街边的茶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