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是的,请看师父给您的信。”
      柳应琴接过信一看确实是赵峥度的笔迹,那么多年过去了,信中除基本问候以外就是证明苏文峰的身份。
      “既然是赵老的弟子,快进来说话吧!”柳应琴殷勤地请苏文峰进到院子里,吩咐刚才的小姑娘去泡茶。
      “我们曲艺团在这边有慰问演出,今天正好在您村里,师父还记得您说过在这就叫我来找找看,没想到这么顺利。”
      “你在这别客气,需要什么尽管说。”
      “不瞒您说,我和师父一直在收集整理曲艺方面的素材,对其进行文字,最好是音像方面资料的留存,避免失传。师父说您在京城琴书,小曲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而且保留了很多古曲,所以我来跟您商量下能不能保留一份录像。”
      “当然没问题,我也一直在想如何把这些东西传承下来。我尝试叫孩子们把录制的一些曲子放到视频网站上,但点击率太低了,弄得孩子们们都没有信心学下去,就没再持续。”
      苏文峰脑中划过了一道闪电,和蜂巢的运营相似,是否可以自己建立或依托于某媒体建立一个平台,来展示和宣传传统曲艺、戏曲这些艺术让广大人民群众再次喜欢我们传统的技艺。
      任重道远,但这个想法深植在苏文峰的心里。柳应琴将她收养的几个女孩子叫到一间较大的房间内,苏文峰把带来的三脚架和一部高清手机架好。
      几个女孩子已经将乐器准备好,苏文峰一看她们拿的是八角鼓,很诧异。没想到现在还有人用八角鼓演唱曲目。
      柳应琴的几个女儿开始打起了八角鼓。
      【孟夏园林草木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佛诞繁华香火盛,
      名国富贵牡丹芳。
      梅雨怕沾新绣袜,
      踏花归去马蹄香。
      就只是开到荼蘼花事了,
      玉楼人对景伤情暗断肠。
      黛玉回到潇湘馆,一病恹恹不起床。
      药儿也不服参儿也不用,饭儿不进粥儿也不尝。
      白日里神魂颠倒偏思睡,到晚来彻夜无眠恨漏长。
      有时节五内如焚浑身热,有时节冷汗粘襟又怕凉。
      瘦的个柳腰儿无有一把,病的个杏脸儿更焦黄。
      咳嗽不断莺声儿哑,娇喘难停粉鼻儿张。
      樱唇儿绽裂成了白纸,泪珠儿干枯塌了眼眶。
      孽病儿哪堪连日的害,怯身儿怎禁不时的伤。
      自知道病身儿支不住,小命儿活在人间也不久长。】
      “这段《露泪缘》是子弟书名篇,主要描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京韵大鼓《黛玉焚稿》的唱词就是从这子弟书《露泪缘》中移植而来。”
      苏文峰待鼓声完全消失,关掉录像功能,鼓起掌来,向柳应琴说道:“柳姨,没想到这鼓曲分外的好听。”
      子弟书是旧朝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他们这些在旗籍子弟戍边时利用当时流行的俗曲和他们自己民族萨教的巫歌“单鼓词”的曲调,配以八角鼓击节,编词演唱,以抒发思归之情,或反映军中时事。这种演唱后来传入帝都八旗子弟以这种曲调为基础,参照当时民间鼓词的形式,创造出一种以七言为体,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主的书段,演唱时仍以八角鼓击节。
      其实这种子弟书在原来的世界只留下文本,唱法已经失传,没想到在这里能够听到原汁原味的八角鼓的子弟书,苏文峰估计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过不了几年这门艺术在这个世界也会消失。
      “柳姨,我有一些想法,想听听您的意见。”苏文峰坚定信心要把建立平台的事情搞起来。

第19章 教坊村见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