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皇帝思?片刻,对禹乐道:“薛家上下,也就薛老爷子有点本事。”
话点到此,禹乐也乐于先说起不识相的薛妃,咧嘴道:“薛妃娘娘温婉可人,能为皇上分点忧,也算是薛家的造化了。”
皇帝脸上的笑容收了收,“朕本以为这薛妃虽然平时娇气些,但大事儿是拎得清的,没想到倒是朕高估她了。”
禹乐咧嘴笑笑:“这回事关国母,皇上应该是心里早就有数。薛家这想得太深,反而不好。”
皇帝挑唇笑了笑,“朕也想知道这薛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老六随心所欲惯了,人家都欺负到他头上了,不闹可就怪了。既然他知道要拿个借口,那就随他去吧,也震一震薛家,不是朕给几分颜色就能让他们开染坊的。”
能让薛家坐不住地上奏折参方嘉策,可想而知方嘉策做的有多过分。
有多过分?
先是从薛家的食肆下手,把薛家明面上的铺子都查封了,将所有明面上铺子的账册都收走,摆明了一副要查个清楚的架势。又将薛家夫人以及少夫人的陪嫁铺子也都查了。
而才过了一天,薛家如今在朝为官的大老爷,外出京城公办回去的时候,半路遇着劫匪,回京的时候身上连外衣都没了,灰头土脸地成为笑谈。只不过这无人能指责说是谁的责任,暗自猜测中自然是明王有份了。
薛家这几日可真是时运不济,不仅是薛家大老爷被劫匪劫了,而后又是薛家大夫人去走动关系到时候,马车在闹市忽然就惊了。这马惊了,把薛夫人吓坏了不说,还伤了几个百姓。
明王出手,就是把事情做绝了,也是有个足够的名头的。可是做生意的,哪里会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呢,逼得薛家走关系也走不了,明王就是故意针对薛家,薛家不得已求到皇帝这儿来。
先前早朝时候,薛家老爷子已经上了一道了,没想到皇帝却说明王无非公事公办,反而让薛老爷子该让女眷管好手下的生意。
生意不好挂在当家人名下,只能挂在女眷名下,各家各户都是这般,皇帝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薛家再次上了奏折,可见是被逼得无法了。这已经是薛老爷子被逼无奈了,可皇帝的态度却是纵容,纵容明王。
薛老爷子委屈得很,女儿薛妃前脚被皇后毒得没了肚子里的孩子,后脚明王就不断打压薛家的生意。可这皇后跟明王母子二人这般打压针对薛家,都不知为何,无辜得很。
想来应该是许多事情被人瞒着,薛老爷子被气得晕厥在家,早朝都请了病假。
又过了两日,也就是秋闱结束的前一日,避暑山庄的事儿有了结论了。
薛妃小产,并非是那日喝了皇后茶水的缘故,而是在此前就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而这给她吃的人还是她的人——薛妃的陪嫁丫鬟。
还要从那日在野林发现红花被采摘开始说起,晋王亲自去查,带着左丞相跟真王,揪着红花这条线索不放,顺藤摸瓜地查了两天,还真让他找出来了。只是十分意外的,摘了红花的人竟然是薛妃的陪嫁。
这让真王跟左丞相都不由得猜测会不会是薛妃自导自演的,或许薛妃压根就没有孩子,于是还多叫了几个太医去诊脉,结果都是薛妃小产虚弱。而且当薛妃知道是自己人害的之后,痛苦又悲愤不似作假,这才让人相信了。
一场闹剧,在太后一句“把人处死”的决断,和陪嫁丫鬟处腰斩中落幕。
皇后对此只是凉凉一笑,听罢也只是对司乐说一句“家务事没处置好”就算了。
方嘉策就不同了,就是知道薛妃是自己没管好下边的人讨了苦吃,可陪嫁丫鬟也是薛家的人,那也是薛家惹出来的事,于是还是没放过薛家。
皇帝也任由他闹,甚至因为此时,将本来尚书府负责的事情分了一些给方嘉策做。除了名头上不是尚书省的人,但已经做了尚书省的事儿了。
方嘉策故意对付针对薛家,皇帝虽然把他的官职降了,可却给他更多权利,打的是明降暗升的套路。
这一局,最为受苦的是薛妃。薛妃小产失子,又因为这事儿让皇后厌恶了,再是娘家因为她被明王打压,娘家人对她多少是有不满的。
虽然皇后不至于做出苛责她的事,但是避暑山庄的人都是宫里的人,皇后是中宫地位崇高,自然是上赶着讨好皇后,讨好皇后,自然就是苛责薛妃了。
是而,薛妃小产受苦本该好生养着,这些日子反而比以前难过了。
第668章 薛家想得太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