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楚王大婚,让人在城门和寿延寺布粥、送珊瑚坠子。京城里的乞儿多去城门领了热乎的粥,珊瑚坠子不过是一个指甲盖的次珊瑚,可是要说也能换个几两银子。今日送出去的东西不少,也足可见楚王的财力雄厚。
      秋闱将至,京城里的外地学子一下子多了起来,好像凭空出现一样在街上逛着。
      而秋闱的前几日,沈辰还在沈府里埋头苦学,直到秋闱的三日前才开门。
      宋氏在沈府当家,离了杭州本家,她住进沈府也是一府女主人了,是当家主母了。这短短一月有余的时间,当家的权利让她从新奇兴奋到现在的理所应当。沈府本该就是她当家。
      儿子“出关”,宋氏很是高兴兴奋。她一早就吩咐了府里的下人准备大鱼大肉,以此为沈辰下个好兆头。她只有沈辰这么一个儿子,夫君不在身边的这么些年,她在沈辰身上下了一番苦功夫,寄的希望自然也高。
      只希望他能马到成功。
      丁清是这番随着宋氏跟沈辰一起进京的,也借着沈辰的脸面在秋闱前吃上了一顿颇为丰盛的饭。
      秋闱前两日,沈双玉醒来时往来看,天地间都是灰蒙蒙的雨帘。
      立在窗前,沈双玉对这雨到来似乎毫不奇怪,“这雨下多久了?”
      守夜的雪清走在她身后,答道:“昨儿子夜开始下的,中间有一阵雨颇大,后来就渐渐小了。”
      沈双玉让人去沈家接了沈辰跟丁清,下着雨,二人坐马车而来。
      她只是让二人不必紧张,又将她令人备好的干粮给了他们。
      时剩两日,各地赴京赶考的人都紧张起来。连朝廷内部的朝臣也因为这个秋闱而异常认真起来。
      这雨一连下到了第二日。
      秋闱前一日,百官冒雨上早朝。
      秋闱在即,不可能不说到秋闱的事儿的。
      只是不同以往,这次说到了真王准备的那些个木厢。有人提起了木厢十分占地方,以至于从前本该有侍卫、监考等休息的地方,如今全部被木厢占住了,而且还跟贡院隔壁的府邸要了地,在秋闱前两天才全部弄完,导致这次秋闱怎么看怎么不正式。
      提出反对声音的,是说雨水连绵,木厢不少,召了那么多地方,届时治安难行,定会有乱。
      古往今来的秋闱都是那么端庄正式,偏偏这一次跟闹着玩似的。就引得好一些人不满反对。
      沈双玉从前的提案,那是还没能开始做就被移走了权利。她若是做了,肯定是要比真王做更多反对声音的。
      而其实是真王在做此事的时候,反对的声音也有,只是没敢大肆说出,不过临了此时雨水不断,马后炮的人也出来了,恨不得在踩真王一脚的同时以此彰显自己的先见之明。
      真王脸色也不好看,只说已经安排妥当了,明日开考,是不可能再改的。
      皇帝面色不虞,可是也没有说真王什么。
      因为实际就如他所说的,不可能再改了。
      倒是自从被削减了权利之后就甚少发言的沈双玉说话了:“明日秋闱乃是大事儿重事儿,微臣学过天气之道,许久前便观了一番,秋闱会是好天气。又有皇上庇佑,秋闱定会万无一失。”
      明日会停雨,这是她观来的。
      而有皇帝庇佑,秋闱会万无一失。可是秋闱会出事儿,那就是皇帝庇佑了,下边的人做得不好。而这下边的人,自然就是真王了。
      沈双玉的话说得讨巧,皇帝只这么一听过就点了点头,开口将这事儿给揭过去:“沈爱卿,女子科考的事儿,你时间还没定下吗?”
      皇帝这态度,也让百官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了。
      那开口说贡院木厢的事儿的人,就被人拉了官服袖子,连忙躲进队伍里了。
      沈双玉则是出列答道:“回皇上,秋来诸位大人都忙着秋闱的事情,秋闱事关重大,自然不能延误。微臣打算,等来年夏末再行女子秋闱之事。”
      “来年三月会试,的确也没有时间,夏末虽有殿试,但也的确没那么忙。”皇帝轻轻点头,“那时候朕再让人协助你。”
      本来皇帝不开口,众人还不惊讶,可皇帝对沈双玉的态度,令所有以为皇帝对沈家父女丧失耐心、等着看沈双玉被革职的官员齐齐惊掉下巴。

第633章 秋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