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见得本该在杭州的蔺信出现,便知道明王是防备他的。如此一来,陆辛怕明王做什么,便先揽了错。
沈双玉抬了抬眼睛,眸光复杂。方嘉策还没有找到。
于和用养伤的借口,有两百精兵护着,他就逍遥自在地在权肃州住下了。其实他这也是在拖延时间,总得找到真正的明王。
他故作身份,不与陆辛靠近,又有蔺信在,他便是“明王”,可他总不能真替了明王进京。
方嘉策如何了……已经快一月了,还没有找到人,怕真有个三长两短。
沈双玉端起茶盏,看着田秀捡起了文书,送到她面前来规整。
田秀道:“厨房的人来问,今儿个早上衙门有送了几只鸡来,您是想吃宫保鸡丁还是口水鸡?奴婢想着天气干燥,不如炖点蘑菇熬成汤,或是清蒸得了,小姐以为呢?”
“炖汤吧,多放些蘑菇。”沈双玉喝了两口菊花茶,甜度正好适合。想着,她将文书又拿起来,摊开了。
田秀应了一声,退下了。
永县送来的文书。
在这个节点上,永县一连三次送来文书,每一次都是要钱。第一次是要修路,沈双玉留中不发,第二次是要修桥,沈双玉留中不发,第三回,说要修学堂——正是这一次。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永县县丞在文书上反复的强调,一直强调修学堂的重要。他一句句说的倒是深明大义,可是无非就是一个意思:要钱。
而这一次,永县县丞的态度有些令人意外。甚至提起了皇帝曾经的话,这就是要用皇帝来压制了。
自从皇帝继位,就一直很注重各地学子的学习情况,提倡各地都要建学堂,务必要让天生可用之材得了机会一展风采。这也是自然,各地几乎都有学堂,只是有些地方建起来的学堂时间也久了,风吹日晒的也得多修葺。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可是,永县县丞知道当地的学堂是去年才修葺过的,所以他提起的反而是要再建一个学堂。理由就是永县到了读书的人多了,一个学堂已经容忍不下了那么多人了。而遥城花费巨大,州府也认,想必资金充足,肯定不会拒绝再建学堂的事情的。
永县区区一个县丞,如果没有人撑腰,怎么胆敢跟王爷硬着来?他又是哪里来的胆子在文书上面提起皇帝?
沈双玉不悦,是因为京中有人把手伸到杭州来了。
方嘉策不过离开两个月,就有人把杭州县丞给收买了,可见是很久前就派了人来的,可是好大的能耐。而不管背后的人是谁,都不仅是冲着方嘉策而来,更是冲着自己来的。
背后之人敢用这些个县丞来跟自己作对,那肯定是知道处置事情的人不是方嘉策。而既然不是明王本人,那么肯定自己会怕被杭州的人知道,做事情肯定就会束手束脚。
的确啊,方嘉策不在这儿,自己又的确是不能出面。逼着自己出面,可自己的确不能正面对上。
沈双玉拿了笔蘸墨水,意味不明地笑笑。
事不过三,这一次,她不留中不发了。直接就批下去了,批文自然是反对。
蔺信离京后,现下是晖三在跑腿。
午后,沈双玉让晖三文书都带走,又让他派人去永县。
太阳斜斜挂在西边的时候,宋氏派了宋姑姑来,说是请沈双玉今儿晚上过去一起用饭。
宋姑姑离开后,沈双玉笑着对田秀说道:“这倒好,蘑菇鸡汤一并拿到母亲那儿去。”
在跟六出玩的喻如抬头,道:“是什么事情呢?三夫人近来一直醉心礼佛,闭关不出呢,怎么忽然就出来了。”
宋氏的礼佛并不如信佛之人的闭关,她虽说是闭关礼佛,但依旧是该吃吃,该喝喝,也没讲究什么忌讳——就是随意。
沈双玉笑笑,“晚上就知道了。”
禄雪正坐在一边分丝线,忽然抬头道:“小姐的生辰快到了吧。”
沈双玉一愣,才想起来原身的生辰是什么时候。
喻如也是一愣,又很快反应过来,附和道:“是啊。十一月八日。小姐有打算如何过吗?今年也没什么主子在家,又是禁令,好似也没法儿大办。”
田秀和田慧两姐妹就在一边听着。
第327章 秋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