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算人哼了一声,没搭这茬。
到了小安村,已经过了中午饭点,小四川一直在村口等待着我们。
飞飞把车停在村头第一家门前的水泥地上,这家人本来有三间砖房,加一间早年留下的茅草土坯的旧屋子,但是旧屋在地震中坍塌了,所以这家人就在旧屋的原址重新起了一座大瓦房。
这时候瓦房还在施工,那家人自己挑砖和砂浆,忙忙碌碌,见到我们都停下手里的活,用浓重的方言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
我连忙下车,一边活动着浑身因颠簸而酸痛的关节,一边跟这些人招手感谢。
小四川凑上来说:“当地人听说我们要盖学校,都欢迎我们。”
这时一个五十多岁,干部模样的人快步走了过来,小四川拉住他给我们介绍,原来是高水镇的镇长,姓吕。
吕镇长皮肤黝黑,脸上皱纹很深,上来紧紧握住我的手,激动地说:“段老板儿、李老板儿,辛苦了,听说你们要给镇上盖学校,我高兴地一夜没睡着,感谢感谢啊。”
也许是过于激动了,吕镇长语速极快,加上口音浓重,我压根听不清他说些什么,好在也能猜到大概的意思。
于是我跟飞飞谦逊了两句,吕镇长安排我们到他家去住。
可是之前已经说过,小四川在当已经安排了暂住地点,所以我们婉言推辞了。
不过这倒让我想起刚到罗家村的时候,老罗开着拖拉机在加油站接我的情景。
一时间心中颇有感触。
我们租的地方是个大院子,有个二层小楼,据说这户人家老的已经全都过世了,剩下年轻人和孩子已经搬去了城里,所以房屋都是空的,不过一切设施都还算齐全。
吕镇长一直将我们送到村中心的暂住地,并且留了他的电话号码,表示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他,这才告别离去。
不过临走前,吕镇长一再嘱咐我们:“山路不好走,有沟沟、渠渠儿,还有坡坡的,晚上绝对不得出门!”
我觉得他这话里有话,即便路难走,最多提醒一下注意安全也就是了,怎么会说“绝对不得出门”呢?
我怀着满心的疑虑,在吕镇长不断的“留步”声中,将他一直送到了横穿小安村的大路上。
望着吕镇长的一步三回头的背影,正要转身回去,却见进村口一辆拉石头的双桥车轰隆隆地驶进村来,然后就在吕镇长身边停住。
接着从车斗里哗啦啦下来一大群人,有男有女,有道有俗。
那些穿着朴素的男女老少,看样子都是本村人,跟车上上镇里采办年货的。他们背着竹篓,提着各式各样的家用杂货、红艳艳的对联挂历,还有娃儿们的新衣裳,下车之后就一哄而散,各自回家去了。
剩下一帮人大多是道士打扮,卢东阳带头,还是那么潇洒不群,丝毫没有表现出老司机翻车的沮丧。
他们都看了看我,也没多作停留,居然直接上了山坡,熟络地向高处村东头的一片住户去了。
最后只有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双眼瞪着我,是周长安。
吕镇长却似乎认得他,主动迎了上去,只见两人攀谈几句,周长安就跟随吕镇长离开了。
我正纳闷呢,怎么人人都好像到了老家似的,不是地方熟就是人头熟,闹了半天,只有我们是外来户?
不过转念一想我就明白了,周长安有公家身份,进川办文保事务也跟公务相关,我和飞飞会跟教育部门接头,周长安自然也会和文物部门联系。
想必吕镇长除了接待我们之外,也得到了接待周长安的通知。
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安村,居然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我回到院子里,正巧碰见小四川跟着个大妈走出来。
我有些奇怪,就问:“祝一川,这位阿姨是?”
小四川笑道:“这是我在村里找的福阿姨,帮我们做饭的,我跟她到地里去摘菜。”
我以为这福阿姨可能是少数民族,连忙跟她打招呼:“阿姨,我叫段安丰,您姓福?这个姓倒少见。”
谁知福阿姨笑道:“咋个少见嘛,我们这里好多姓福的,和主席是本家嗦!”
主席?
我一时有些蒙圈,过了片刻才明白过来,原来这阿姨姓胡啊……
想着不禁有些好笑,这时记起了傅启明,就又问小四川:“傅主任不是说也来了,怎么没见他人?”
小四川道:“傅主任一早就到了,他带了个工程师到后山头去勘察地形去了。”
我心想这傅启明还真是敬业,刚要点头说好,谁知胡阿姨惊叫一声:“后山头不得去的,那里有鬼!”
第六十一章 后山有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