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贾是不会自己动手的,要这手套也没有多大的用处。
我拆开塑料纸一看,铜器,牌状,巴掌大小,长方形,做工粗糙,好像是个象征身份的铜牌、腰牌之类的东西。
咳!我当是个什么宝贝呢,原来就是个破铜牌啊。
那铜牌款式十分普通,一面儿用阳文刻着几个大小不一的隶书字,背面光溜溜的,只有几道划痕和满布的铜锈。
我不禁有些失望,把品相给老贾描述了一遍,正面刻的阳文由于是汉隶,我连蒙带猜也就认出个大概齐:大魏虎卫军麾下都尉,护军将军,吴×、子×。
“×”就代表这两个字我不认识。
第一个“×”是这个腰牌主人的名,后面的“子×”应该是他的字。
这两个“×”因为笔画不少,而且放在名字里面没法联系前后文去猜测,所以我认了半天也没能认出来。
老贾戴上手套,右手拇指跟搓麻将似的在那字上一挫,就说:“这人叫吴据,字子尝。是三国时魏国的一个将军,官儿还不小,又是虎卫军出身,但是史书上没有记载,《三国志》里好像也没有提过,有点儿奇怪。”
我的天,这玩意儿还是三国的!
我有点儿奇怪,就指着那牌子问:“贾先生,这个‘都尉的官职好像比护军将军小得多,怎么反而放在前面?”
贾算人摇头道:“未必,那要看是什么都尉了,总之涉及到汉末三国的官职,很复杂,不说也罢。”他转向那个客人,脸上挤出一丝亲切的笑容,问道:“先生请坐,敢问贵姓啊?”
那人犹豫了一下,在沙发上贴着边坐下来,讷讷地说:“额……额姓张。”
贾算人笑呵呵地说:“张先生,恭喜你,这块三国腰牌是真品。”
那姓张的好像半点也不意外,也没有多少惊喜的神情,只是有点儿不耐烦地说:“额知道,额知道,你就说说能值个多少钱。”
贾算人笑笑不答,而是扯开了价格的话题,又问:“张先生能否透露一下,这件东西是从哪里得到的?”
其实估价这种事,一个人再会鉴定,再懂历史也没用,必须要熟知当下拍卖市场的行情,老贾对信息更新的及时程度,显然是个短板,我也没见他关注过文物市场和拍卖消息,他感兴趣的,只不过是这面铜牌的时代——三国!
我想起床底下那个檀木盒子装着的断槊,那也是三国时代的产物,上次在酒店包间,李道恒特意提及的曹操运兵道,也是在三国,这些事物中间,除了年代相仿之外,显然还有更深层次的联系!
不过那姓张的一听老贾问东西的来历,顿时警觉起来,身体有些后仰,眼珠乱转,狐疑地问:“你问这个作甚?你到底知不知道多少钱?”
市面上流通的铜腰牌以明代的居多,价格相差特别悬殊,百把块到几十万不等的都有。
不过三国时期的少之又少,牌上的官职又是如此之高,恐怕价值匪浅。
李飞飞自从听到“三国”两个字之后,眼睛就没有离开过这件东西,她见贾算人沉吟不语,就站起来说:“这位张先生,你这铜牌我很感兴趣,你出个价,合适的话我就要了。”
这下轮到那姓张的犯难了,他练练摇手说:“不不不,价额不出,你出!”
他这是不知道行情,生怕自己要少了。
要知道文物古玩这东西,有些看上去好像价值连城、千金难买,其实几千块一个,拍卖会上定高点儿说不定就得流拍的;而有些东西呢,看上去毫不起眼,但是一出手百八十万不在话下,所以这人小心翼翼,就是不敢报价。
李飞飞其实也不懂,她就麻着胆子报了个数目:“三十万!”
我猜那姓张的肯定不会这么爽快就应了,做买卖就是这样,在不确定对方底线的情况下,只要一方开了价,另一方肯定觉得这个价格有利于对方,同样,如果自己报的价对方同意了,那他一定马上就会对自己的报价后悔,觉得肯定还有抬价的空间。
那姓张的果然连连摇头,指着那铜牌说:“这是个宝贝,额要六十万!”
李飞飞听他狮子大开口,不禁犹豫起来,她把目光转向贾算人,想要寻求帮助。
贾算人点点头,又把之前的问题问了一遍:“钱不是问题,只要你告诉我,这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那姓张的看了老贾一眼,有些心虚地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是……是在四川,那里……土里的。”
李飞飞的瞳孔瞬间缩了一下,一咬牙就要答应这六十万的报价。
就在这时,我的脑海中突然有个微弱的声音悠然响起:这是假的……假的……假的……
第三十六章 三国腰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