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雅一口气说完,高向明看着她的眼神,就跟看见了怪物似的。
娘嘞,这是知青?
这是送财童子吧!
一分钱一个的本子,一分钱一支的铅笔,大家其实就挺发愁。
这几天用一个,开支也不小。
所以上学这个事儿,大队一直没能解决,以前去隔壁大队上,那也是看条件。
家庭条件好点的就送,不好的就在家里干活,而且去上学的,大部分都是男娃。
可现在方雅这么一弄,大家还不得一窝蜂的送来?
为啥?
距离近。
上完学之后回来,完全可以做家务,不耽误干活。
不要钱。
这样只要家里的女娃好好跟父母说说,也能来上学。
“这能行吗?这么多的铅笔本子,你怎么办?”高向明激动归激动,但也不是特别爱占人便宜。
大队上支出都心疼,一家人供一个娃都心疼钱,更不要说让无亲无故的知青为大家买单。
“大队长忘了。”方雅笑的温柔又善良,仿佛散发着圣母光环:“本子都是自己做,我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做,他们也能学习造纸的乐趣,也算一门手艺。”
“至于铅笔,那也不是经常用的,之后我会教一些大点的孩子练钢笔字,甚至毛笔字,墨这东西,费不了几个钱,而且也不是不能找到代替的东西。”
方雅对此事比以前更上心了,以前只是找个借口不去干活。
可现在知道了沈和安就是小太子,那她就要在大队扎根。
需要更彻底的融入这里。
可一个外来者,怎么融入?
当然是送人情啊,办好事,让大家记得你的好。
甚至让大家离不开你。
而当一个好老师就是第1步。
不仅这些,她之后还会拿出糖果之类的来作为奖励。
孩子的成绩也要让大家看得见。
不仅是考试成绩,她得多弄几个排行榜。
比如考试成绩排行榜。
普通话排行榜。
书法排行榜。
尊老爱幼排行榜……
多整几个,尽量让所有孩子都能有展现自己优秀的机会,从而被奖励东西。
她就不信了,真的有孩子一无是处。
还得带着大家一起干活。
虽然才来没几天,但她发现这个时代的一个怪象,那就是与其读书,不如回家放猪。
一些八九岁,十二三岁的孩子都是家里的重要劳动力。
很多家庭是宁愿他们干活,也不愿意他们去学校浪费时光的。
很多女孩子苦苦哀求,但受限于各种各样的因素,最终只能留在家里干活。
给这些父母讲各种大道理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办法,那就是找到平衡点。
比如既能读书,又不耽误干活,或者既能读书,又能得到好处。
方雅没带过孩子,但经历的多,看的多,也不是真的一点脑子都没有。
她都想好了,等她的伤好点,就弄个试验田。
种点稀缺的水果之类的,比如西瓜当奖品抱回家。
培育出优良的水稻种子,对农作物进行改良,之后上报,申请奖励,再给孩子们一人发点。
这样她的钱也有了光明正大的来源。
孩子读书,不仅能长知识,还能获得奖励,能拿钱,又不耽误干活。
她就不信了,那些家长还不送来学校。
第11章 老祖想法有点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