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听您教诲”,说完躬身行了一礼,转身退出门外。
李天极的堂叔就是李幼常,武安郡王。
格鲁大汗劫的就是他的货,那个安排格鲁劫货的人就是李天极。
按理说不应该这么做,都是南人同是天家血脉。
这就不得不说起叔侄二人,三年前发生的一件事。
二人关系不睦,兵戎相见那是因为三年前的一件小事。
李天极是皇帝的第三子,皇位对他来说,可以说是天然无缘,皇帝没有立太子这就让三个儿子动了心思。
在授封晋王后,李天极便潜心读书,他的老师也就是前文中提到的格鲁大汗的挚友——薛云卿,那个四十年前在北地搅动风云的人物,现存不多的纵横家传人。
那年上林苑秋狩,皇亲国戚、文臣武勋都参加了。
皇帝有令谁人射杀白鹿者重赏,就这样武安郡王一箭射死了李天极近在眼前,数年筹划精心准备的猎物。
这白鹿是他老师为他准备的进阶之礼,正因为武安郡王的一箭让李天极一无所获,后来二人因为一些琐事起了纠纷,双方不再和睦。
看起来李天极小肚鸡肠,实则关系到国朝立储与某人数年筹划,天家无亲情,这条路上走的人很多,但真正闯过去的又有几个是仁善君子。
“我的好叔叔啊”,李天极坐在马车里回想着老师说的话,这是在要挟我啊。
看来是时候去见见自己的这个叔叔了,不由的李天极又想起那个叫阿尔布古的少年,“一个皇帝,不仅要与蛮夷斗,与文武大臣斗,与兄弟斗……”,还真是如此。
阿尔布古不知道的是自己当初那么一句显摆话,让李天极记在了心上,并且不断脑补……
“停车”,
“殿下,有何吩咐?”。
“嗯,去莱阳侯府”。
你们觉得为什么皇帝有三个儿子,嫡长子在的情况下不早立储君带在身边悉心教导,而是看着三个儿子互相争斗。
以至于朝廷内部也分成好几个派系,从中央到地方,从文臣到武将,从后宫到外戚都陷入了这储君之争的内耗中?
没有人能说的清,恐怕连皇帝自己也说不清。
看看哪个是栋梁之才,哪个不是?
那如果三个都是栋梁之才你准备如何?百年后这大位传给谁?
老皇帝也陷入了纠结,看着给谁都行,但一琢磨给谁都不合适,我还没死呢,给他了我干嘛去。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
权力这个东西,没有的时候,给谁都行,我无所谓,最多看了眼红。
可一旦拥有了它之后,你就会着迷。我不用哪怕空落着也没事,权力分出去容易收回来就难了,万一到时候自己有需要了人家不听你的怎么办?
皇帝想想手心手背都是肉,那索性就让他们互相争斗,既培养了班底又能熟悉了政治的残酷,将来他们亲政了,也知道如何平衡各方力量来治理国家,如何借用各方势力来捍卫皇权。
一个王朝不怕你用外戚,不怕用权臣酷吏,甚至是奸佞小人,就怕你不会平衡内部各方的力量。
因为在权力的眼中没有好坏只有需不需要之分,好人与坏人,那就是工具。
如果三个儿子里面有一个人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皇位就是他的谁也抢不走,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比得到皇位更重要。
第 71 章 权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