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什么?
崛起,我相信我们大华夏会把差距缩小,并伺机超越。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出了爱国情怀的言论,你一句我一句,恨不得自己能亲自战斗。
可喜的是现在华夏第二代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
受到上面施加的压力,马大华坐不住了,才有了来新媒体运营工作室的一幕。
听着叶玲玲阐述关于目前可控核聚变的简要汇报,现在进展情况非常不理想,马大华眼里露出了一些惆怅。
科学技术工作,没有深厚的底子,弯道超车是句笑话。理智点看漂亮国等这些西方国度,科学技术底子厚,上百年的知识沉淀。
才有了高精尖技术的制霸蓝星,华夏无法撼动他们的地位,这就是他们霸权世界底气的来源。
马大华在原地愣了会,忽然叶玲玲面前传来了急促声音。叶玲玲很自然的躲开,吓得直哆嗦。
本以为………马大华的话让她放下了警惕。
这种设计图纸怎么出现在这里?我们设计图纸不是受控的吗?这种资料随意乱发,这是要被抓进局子的。
作为一名科学家,最基本的素养就是严守保密。
又仔细看看了,马大华赶忙说道,不对。
因为马大华对第二代核聚变设计图纸早已铭记于心。
瞅了半天,看向叶玲玲。重新设计?这种场合也不适合嘛。
叶玲玲摇了摇头,这只是一个网上朋友发的垃圾资料,民科谬论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度娘上面一大把。叶玲玲话里透露着很不服气的气势。
马大华听着这些话甚是伤心,示意着她回到工作岗位,走时还不忘叮嘱她加强保密意识。
刘菲,没事的话你也出去转转,这里的事交给我吧?
马大华认真的又一次仔细的拜读,简明扼要的第三代核聚变阐述,马大华连连称赞,了不起了不起。
又从头到尾认真分析了设计图纸,直拍大腿,华夏人造太阳问世有望了,有望了。
此刻,马大华久违的激动泪水从眼眶洒落,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汉,头可断血可流,流泪不行,此刻他泪水不由自主的流出。
作为老一辈科学家,一生精力奉献给了可控核聚变研究,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不图名不图利,只因为是华夏子民。这份天才级别的设计图纸是他无法想象的,完全超出了当前研究水准的范畴。
突然,马大华内心萌生了一种想法,难道我们大华夏进入22世纪也要开启科学技术大爆发的时代。
众所周知,西方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是科技大爆发的世纪,出现很多科学巨匠。
例如宏观物理的牛顿,微观物理的爱因斯坦。
现在我们生活因科技水平的提高而变得更美好,科技最原始的知识都是来自西方国度的,在他们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开枝散叶,才有了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华夏只有百年老店,西方国度有百年企业,这就是差距。
如今是2099年,马上就要进入22世纪了,一百多年无数科学家学者用毕生的精力在可控核聚变研究注入了无数心血,结果差强人意。
从19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科学界一直在可控核聚变上努力,却仍然没有好消息,这核聚变到底能不能实现,科学家们自己都没有了自信的底气。
华夏是大国,做什么事都要进入世界前三甲才有大国的门面,也是让其它小弟们信服的震慑力。
兴奋过后的马大华,很理智的把这份自认为绝密资料备份了,删除了这台电脑有关于核聚变方面的信息,并私下发消息告诫刘菲和叶玲玲严守保密,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
这也是华科院有名的标语,也是上上一代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留下的宝贵财富,人人都要时刻牢记的标语。
离开时还瞟了一眼那个神秘人的自媒体账号,马大华很满意一脸的笑容离开了工作室,嘀咕着这个网名有寓意。
在路上顺便拨通了计算机研究中心主任的电话?
老徐,近来身体可好,工作忙否?
第6章 人造太阳问世有望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