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丁大人因妻妾相争之事牵扯不小,此时若让康嘉郡主和亲,怕有损皇上圣名。”
“丁卿以为如何?”
“回皇上,臣世代为赫元尽忠,一切全凭皇上做主,不敢有何异议。”
“既然如此,那就吩咐司礼监按照和硕公主的出嫁的礼制准备吧,两日后为康嘉准备进封的仪式。”
听闻皇上的决定,誉亲王有些恍然,虽然皇上的态度一直晦暗不明,但他多少能感觉到皇上起初的意愿并不想让康嘉去和亲,怎么会突然转了圣意,准了康嘉和亲的提议。
“退朝吧,太子与洛洵留下,朕有事要与你们二人商议。”
皇上将誉亲王等一干人等都排推在外,唯独留下了洛洵与太子。太子自是不用说,想必做为赫元的太子一定会代替皇上主持着一些事宜,可皇上将洛洵也留下,便有些耐人寻味。
“你们以为此次和亲,东启能够与赫元修好几年?”皇上直接了当的挑明要害。
“臣以为,以东启现在的情况,不出两年便可。”
“那赫元呢?赫元若再次兴兵需要几年?”
皇上问出此话时,洛洵的视线向太子的方向扫了扫,便有些犹豫着该如何作答。
“回皇上,即便是赫元现在与东启一战也无不可,只是战后的情况并不乐观。再者近些年,连年大雨,有些地方颗粒无收,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便……”
洛洵虽未说完,但皇上也了解其中含义。皇上明明问的是赫元需要多久能与东启一战,可洛洵却顾左右而言他,只说赫元现在也可一战,不过是粮草紧缺,百姓动荡,所以才不宜兴兵打仗。
但洛洵所分析的也并非有错,赫元根基甚稳,想要兴兵不是不可,只是战后的百姓怕是更难生活。毕竟得民心者得天下,天灾以至若再将人祸,遭成民不聊生的情况才是赫元的灾难。
“太子以为有何办法能使东启与赫元修好的时间再延长一些?”
皇上的视线投向太子,眼中有些呼之欲出的答案似乎再等着有那么一个可以将之说出一般。太子再接收到皇上的视线时,便有些明白过来,只是往深里一想,却有些不敢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口。
“儿臣以为,东启眼下不敢交战,一来是因为本国的内战之事,再者便是若逼的东启不得不现在交战,或者东启为了眼下的利益可以有所退让。”
太子所分析的也不无道理,不然东启又怎么可能任凭谆理说让一城便让一城,想来也是没有办法,即便是再不甘心眼下却也是无计可施。再加之内战,东启也急需一个可以巩固根基的靠山,所以与赫元和亲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不得不交战,呵,若和亲的公主死于东启人的手里,以为如何?”
洛洵闻言有些恍神,虽然他们早有为了家国牺牲的觉悟,可是当皇上轻而易举的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洛洵不免还是有些惋惜。对,这种情绪就是惋惜,一个妙龄少女再最好的年纪被派去和亲已是可怜,如今却要背负着国家的阴谋为此殒命,又如何不叫人惋惜。
相比之下,太子就要比洛洵更能懂得皇上的用意,自然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父皇英明。”
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上的计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