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面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根本影响不到现在的易中海。
他在这里实验过程是非常顺利的。
仅仅半个月的功夫。
易中海就已经找到了两款相对比较合适的合金配方。
其中一款是比较适合打造发动机的。
另一款是打造车架的。
因为这个时候不可能生产线上面,大规模地进行生产,所以并不追求成本的降低。
所以除了a柱和b柱之外,其余的地方都用上了铝合金,也就是这一款适合打造车架的合金。
至于a柱和b柱用的是热成钢,这东西其实之前就有,汽车城里面肯定是做不出来的,只能到旁边的轧钢厂去拿货。
一开始以为做汽车是比较简单的事情。
连李唐厂长都是这么想的。
汽车嘛,不就是一个车架上面放4个轱辘。
对了,车子里面还得摆三张沙发,两张单人的,一张双人的。
其他的还有啥吗?没有了呀。
可真正坐起汽车来,那麻烦事就一大堆。
首先车架要一体成型,冲压机就少不了。
不过东北毕竟是重工业基地,这事还好解决,因为旁边有个重机厂。
给他们下个单子,让他们造一款冲压机出来。
还有一些非常简单的事情,比如说焊接技术。
这个也必须要改良。
普通的焊接技术没有用。
比如说a柱和b柱虽然是热成钢,可以承受很大的冲击力。
但如果a柱和b柱连接车身焊接的地方不行。
那什么热成钢就毫无意义了,一撞就断。
改良焊接工艺,这么一个小难题,就迫使意中海的焊工那边捡了好几天的气泡。
最后终于成功了。
一个月后第1台样车出来了。
易中海怎么看这台车怎么别扭。
因为他发现这辆车所有的缝隙都很大。
本来应该按照图纸来的话,缝隙是很小的,看上去绝对会比较精致。
这问题出在哪呢?大概是精密机床。
没有高精度的机床,最多就只能做成这个样子了。
主要是那些零件。
你多一微米,我多一微米,到了整车装配的时候,问题将会被极大的放大。
但不是说这台车不能开。
相反这台车,比当下国内其他大部分的汽车要好太多了。
国内现在大部分汽车都是一些几十年前,至少是10年前的老爷车。
有些汽车发动还不是靠电子打火,而是用摇把。
这玩意儿最轻的也得三斤重。
别在腰上,的确是很帅气,三斤重的车钥匙,那老有排面了。
就是发动的时候挺累的,特别是冬天。
就算是电子打火的汽车,也不是用钥匙控制的。
没有那种钥匙插在方向盘下面一扭,然后就打火的。
就算是电子打火的汽车钥匙,也仅仅只是用来开个车门。
好在这年头没有那么胆子大的小偷敢偷车。
要不然这种车一偷一个准。
只要能打开车门,车子随便开。
易中海发明的这一款发动机是一种直列4缸2.0还带t的。
并且也是使用了火花塞的。
不是靠以前的那种,跟柴油机没有多大区别,靠压缩空气点燃的发动机。
“易工,要不咱们试试车,这可是咱们大家忙活了一个月的成果。”
“你就不怕这车子出什么问题?”
“我怕什么呀?易工你都敢试车,那肯定是有把握的。
还有你可是高级人才,你都不怕牺牲,我能怕?”
第106章 直列4缸2.0T发动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