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六节 示威[2/2页]

伐清 灰熊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露笑容后,他心里更是确定了几分,但没想到邓名居然一口道破,顿时愣住了。
      “周先生相信我是用法术破城的么?”邓名笑吟吟地问道。
      犹豫了很久,周培公终于微微摇头:“子不云乱力鬼神。”
      邓名轻轻鼓掌,笑道:“仅凭这一条,周先生便比那胡全才要强太多了。至于我是如何破城的,周先生想必已经心里有数了吧?”
      随着这句话出口,周培公突然感到周围的气氛一冷,面前的卫士脸上笑意全无,都冷冷地看着他。
      顿时周培公就后悔今日之行,他原本也知道刺探邓名的军事秘密非常危险,但实在忍不住心里的好奇。这个谜团自从在钟祥被俘后,一直笼罩在心头,让他怎么也放不下,所以就想以其它事为掩护,在临走的时候不露痕迹地试探一下。
      “就是先挖一条地道到城下,然后填入火药,接着就轰的一声把城墙炸上天。”邓名的表情显得很轻松,一边说一边继续向营门口走去。
      在原地呆住的周培公,又楞了两秒才快步跟上。只见邓名依然象聊家常一样地继续说道:“这比以往的穴攻要快得多,效果也挺好;不过,我要是防守方嘛,就不必挖很大的池塘蓄水了,只要立刻挖地道灌水就对了;或者只要发现有人挖地道,就派兵出去攻打。好破的很!”
      这时邓名已经走到了营门口,停下脚步冲着周培公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恕不远送,周先生请吧。”
      周培公看着营门,虽然只有几步路,却感觉好像远在天边一般。邓名已经说完好久了,周培公才用不敢相信的语气问道:“提督让我走?”
      “周先生今晚打算在我军中过夜吗?”邓名惊讶地问道。
      周培公盯着邓名看了两眼,突然又是深深一躬,快步从营门里走了出去。
      “先生为何要放他走?”看着周培公的背影,任堂有些不解地问道。
      “这种事本来也瞒不了多久,杀了他也保不住秘密。”
      邓名知道,以前之所以能够保住爆破的秘密,就是因为被攻陷的钟祥、谷城、郧阳等地始终保持在明军手中。这次他在黄州大规模使用爆破技术时,就已经做好了被清军知晓的准备。等明军退回武昌以北,张长庚肯定会派人去黄州的几座城市查看,清军中比周培公有军事经验的人太多了,他们能很快地看明白。
      邓名说:“我们没有什么城市供给鞑子使用这招,他们就算猜到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验出来;我本来就打算公开这个秘密了,这样将来鞑子就更没有坚守孤城的信心。只要他们觉得城墙根本没用,即使我们没有火药,他们可能也会心虚逃跑。”
      邓名遥望着远去的周培公,又笑了一声:“我这样轻描淡写地说给他听,恐怕他会更加害怕,不知道我还有什么杀手锏没有用出来。”
      ……
      周培公与随从汇合后,感到后背凉飕飕的,发觉衣服都被冷汗浸湿了。他回头望了一眼,看到明军确实没有追来。
      “回武昌。”周培公叫道。
      赶到武昌城下后,周培公又回头望了一眼,依旧没有明军追兵的踪迹,但他却丝毫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周培公心情沉重地来到湖广总督衙门,向张长庚仔细汇报了黄州的见闻,最后把邓名今天说的话一五一十地报告给了张巡抚。
      和周培公一样,听说解开了明军攻城之谜后,张长庚先是喜悦——这个谜团同样困扰了他很久,已经打算派几个老军务去黄州考察——接着就又一次双眉紧锁:“你是说,邓名根本没把这个秘密当回事?”
      “是的。”周培公低声答道。此时他心中已经没有一丝一毫发现秘密的喜悦,满是更大的疑虑和恐惧:“他肯定还有更厉害的手段。”
      张长庚琢磨了一会儿,也叹了口气:“是不是他另有手段,在黄州用火药爆破只是掩人耳目,让我们信以为真?”
      周培公苦笑着连连摇头。
      张长庚想了片刻,突然惊叫一声:“是不是他真的会五雷之法,火药是用来掩盖法术的?”
      “学生实在不敢说啊,邓名实在深不可测。”周培公满脸的丧气:“不管他是真的懂雷击之术,还是靠火药炸城,反正城墙对他是没有一点用的。南京也不是城墙挡住他的,而是他根本不想打。”
      张长庚和周培公商议了半天,也没能猜出邓名到底还有何厉害手段。
      从衙门离开后,周培公回到自己家中,他妻子见到丈夫突然回家,又惊又喜:“老爷不是在黄州么?怎么回来了?”
      最近一段时间周培公在黄州府的工作很顺利,但眼下他没有炫耀的心情。他默默地坐了一会儿,突然对妻子说道:“你还记得我以前让你读过的,关于安禄山和李林甫的故事吗?”
      “记得。”周夫人飞快地答道。
      书上说,安禄山自称平生最畏惧的就是李林甫,因为每次李林甫都能事先猜中他的所思所想,对于一个心存叛志的人来说,这恐怕是最令人恐惧的。周夫人不但记得这个故事,还记得丈夫表示的不屑之色,周培公认为安禄山这种连皇帝都不怕的枭雄,不可能如此胆小。
      “我现在信了,”周培公轻轻地松开手掌,手心里还有冷汗:“我完全信了。”
      ……
      女营和辅兵先后安全地离去,最后一批明军是李来亨的强兵和浙军的精锐,这一万名士兵登上船只,扬起风帆,逆着江流,缓缓从武昌城前通过。
      在武昌的城头上,张长庚、周培公和大批的文武官员都向着蔽江而来的明军船队张望。
      之前看到明军军中有大批妇女时,有个二愣子清将热血上涌,提议出城偷袭一把,认为现在武昌城中也有数万清军,到时候把城门一关,想必邓名也没辙。
      这个武将的提议遭到了大家的一致痛骂,尤其是知道城墙无用的张长庚和周培公,更是认为这个武将愚不可及。
      缓缓前行的时候,船上的邓名也在遥望武昌城。和在南京城下一样,对于这样城高池深的坚城,邓名觉得仅靠爆破是不足的。明军若是能有重炮等其它的手段,攻破坚城的把握会更大。
      “擂鼓!”眼看距离差不多了,邓名一声令下,旗手就给领头的这条船的桅杆上升起了一面信号旗。
      升起信号旗的同时,鼓手也开始缓缓地敲响战鼓,后面船只上的鼓手倾听着前面的鼓声,用同样的节奏开始击鼓。听到鼓声响起,经过多次训练的明军士兵,纷纷举起刀鞘或棍棒,敲击自己的盾面。整个船队中所有的明军士兵,除了操帆的水手,全都加入到这一场规模宏大的演奏中。
      咚、咚、咚、咚……
      上万人擂响的整齐鼓声,瞬间回荡在长江两岸。
      城头上的张长庚感到额头微微出汗,他环顾左右,发现湖广的文武百官也都面色发白。
      隆隆的鼓声一直飘进了武昌、汉阳城中最偏僻的角落,其中也包括武昌马军提督的老丈人的家。老缙绅一言不发地坐在椅子上,侧耳倾听着鼓声,直到它渐渐远去,最终彻底消失。
      “南明三王内乱,官兵轻而易举地收复湖南各府,攻破了重庆、贵阳、昆明,我对朝廷的胜利和天下的一统就再也没有怀疑过。”老缙绅轻声地自言自语:“现在看来,今年到底是乱世的结束,还是乱世的开始呢?”

第十六节 示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