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边,林锦绣在知道林锦文回来了以后,迫不及待的叫着许真聪借上队里的牛车赶到了镇子里。
这些年,林锦绣的生活比林锦秋差上许多,当初准备留给儿子娶媳妇用的二十亩地,被官府刮皮了几次以后仅剩了八亩地。也因为这,他家因祸得福,被评了个中农。
这些年他们一直生活在乡下,乡下的日子虽然没有外界那些勾心斗角,但是又累又穷。前些年的灾荒,要不是林锦文不远万里的给她往回邮寄食物,她家真的要被饿死人了。
“大哥~”
又是一声含着泪的大哥。
看到这头发几近全白的妹妹,林锦文也湿了眼眶,
“锦绣!”
林锦绣也不知道哪里来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一直往下掉,她想停也停不下来。这些年有些无处诉说的委屈,在林锦文这里,她好像找到了发泄口。倒不是说她想把这些年发生的事都说给林锦文听,而是知道,自己现在哭有人心疼了。
林锦文看她哭的这样,有些手足无措,
“你别哭啊,受啥委屈了?和哥说,哥给你出气。”
许真聪有些不好意思,拉了拉林锦绣,
“行了,别哭了,大哥大嫂回来了,这是高兴的事儿,你哭个啥?”
沈君如和林锦秋上前把林锦绣扶坐到了炕沿上,
“别哭了,快坐下歇歇。”
林锦绣缓了缓,擦了擦眼泪,
“我没事,就是太高兴了。大哥大嫂你们也坐,这些年你们过的怎么样?写信的时候你们只写那些几句话,我们想多知道些都不行。”
六位年过半百的人,一起坐在大炕上,互相诉说着这些年的经历。
林锦文和沈君如把这些年发生的事挑拣着说了一些。还是那句话,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国家不太平,不论生活在哪里,大家的日子都不会太好过。
说起前些年的事,许真聪站起身深深的给林锦文和沈君如鞠了一躬,
“大哥大嫂,那几年真是谢谢了,要不是有你们给我们往回邮寄红薯砖,我们一家真的要饿死人了。”
听到这话茬,王有福也跟着深深的作了一揖,
“还有我家,别看我在粮站上班,可那时候是真的没粮食啊!”
说起那几年的事,林锦文叹气,
“其实那会儿我们那边也缺粮食。只是这些年我过灾过怕了,要是不留点度灾的东西,我这心里就不踏实。
刚建国那会儿,粮食虽然限购,但红薯不难买。我就隔段时间买点,隔段时间买点,买回去的红薯就让你嫂子给做成了红薯砖。几年的时间,也垒了一面墙。
那年旺财他大舅给我写信,说了家里这边的情况,我就知道不好,才给你们都分着邮寄了一些。”
按理说在坐的几位都是几次经历过大事的人,都有些应灾的底牌。可……
许真聪实话实说,
“那几年,俺们就像脑袋进水了一样,别人说啥俺们信啥。听说外面粮食可以亩产万斤了,俺们想着以后可不用再饿肚子了,就使劲儿的吃,使劲儿的造啊,谁知道最后却把自己给遭禁了。”
王有福赞同的点头,
“咱们啊,以后可得留个心眼,不论啥时候,都得留些度命的粮。”
说着说着,众人又说起了林家村的老宅,当初林家的房子被鬼子烧毁后,又被村民把石板和青砖搬走了不少,他家那里,也彻底成为了一片废墟。
想起那里,林锦绣就抹眼泪,
“有一次俺实在想家,就回去看了一次,咱家那宅基地里一片荒草,村里的
第376章 再回林家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