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铭愣了一会,似乎想不到葛秦鉴竟然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忙改口道:“我不是这意思,我只是希望我们两派合一,光耀我道家圣辉,跻身道门尊首,享受万人敬仰,也算是尽到了我辈的大责之任!当然,如果葛掌门暂时略有不便,那么就请你速速解决面前之事,尽快出征鲁班墓,别让他人抢尽先机!”
葛秦鉴淡淡道:“请葛师兄放心,略宽限时日,待我把这里的事情处理完了,我会马上出发,一定不会辜负师门使命,凭贯三尺热血,驱散漫天阴霾!”
撂下电话,葛秦鉴长出了一口气,走回屋里,一伙人喝得正欢,见葛秦鉴面色沉重,也不多问,只是一个劲儿的劝他多喝几杯。
众人吃罢午饭,雪势小了许多,只是还飘着丝丝雪霰,打在人的脸上尖尖的疼。葛秦鉴因为接了葛铭的电话,心里也有些吃紧,便急忙催促秦汉明找来一部小型的挖掘机,开始对上午那个探测出阴沉棺的半月湖开始挖掘。
众人来到湖边,那湖水因为上午已经干涸,现在竟然已经结了薄薄的一层薄冰,踩在上面略有些瓷实,倒也勉强禁得住脚力。
先进的机械化作业,自然快出人工许多倍,不到十几分钟,那上午被垒着记号的洛阳铲孔处就基本到达洛阳铲测量出的深度。
罗华氏因为怕毁坏下面的东西,便制止住了钩机的硬性挖掘,跳到泥水里,指挥几个集团的员工用铁锹小心的挖掘。
罗华氏是考古专家,自然也对这极具研究价值的阴沉棺颇感兴趣,在一边小心的认真指导。
可是,当他们挖到了洛阳铲显示的深度时,竟然没有结果。
罗华氏有些纳闷,又拿来洛阳铲,仔细的看了一下显示的刻度,一脸纳闷的说道:“明明是三米多一点,可是这已经快到四米了,为什么竟然没有?”
吴莫离也跳下来疑惑的道:“莫不是弄错了深度?还是记错了地方?”
罗华氏肯定的说道:“不可能,我搞了一辈子考古了,什么样的墓葬我没见过?不要说这深度差不了,就连这位置也能不能差分毫!”
罗华氏信誓旦旦。
这就奇怪了,既然罗华氏测量的没错,难道这阴沉棺竟然会跑?
吴莫离道:“要不你再测测,看看是不是弄错了地方?”
我和胖三也附和道:“还真说不定,罗师傅你不妨再试试。”
听我们这么说,罗华氏拿起探杆,孟秋拿起洛阳铲,两人在这一个偌大的半月人工湖里扎了起来。
奇怪的是,当这湖底将近扎了一半的面积,仍没有发现阴沉棺的踪影。
葛秦鉴叹了口气,冲罗华氏道:“罗师傅,上来吧,找不到就是没有了!”
罗华氏狼狈的上到岸来,他的鞋子早已沾满了淤泥,像两个大大的砣,每走一步都很是吃力。甚至两个裤腿已经湿到了膝盖处,因为气温较低,已经冻的硬邦邦的了。
“真邪门了,难道这东西会跑?”孟秋垂头丧气地说。
“不错,世界上还真有会跑的棺材!”葛秦鉴说道。
“真有会跑的棺材?葛师傅你不是开玩笑吧?”孟秋的语气充满了惊异。
“这种会跑的棺材叫做鬼棺!”葛秦鉴道。
“啊,鬼棺?你见过吗?”不要说孟秋好奇,就连罗华氏也有些不相信。
葛秦鉴笑道:“我倒没见过,这也是听我师父说的。”
吴莫离凑到跟前道:“师傅,讲来听听,这鬼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葛秦鉴微微一笑,接着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奇怪的故事……
宋元?8年(1093年)9月,当代著名大文豪苏东坡出任河北定州县令,与房子县两口村一王氏家族相交甚笃,颇有来往。
一日,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枫叶染丹红,秋意寄金风,正是探亲访朋之最佳时节。苏东坡遂轻车简从,只带一名侍卫和一个书童从石家庄沿官路到顺德府,再弃车辇,乘轻舟,泛波八百里浩淼?E河之上。
?E河水宽,约有十余里,艄公驾轻就熟,不须半个时辰即可抵岸,所以,苏东坡也不心焦。衣袂飘飘,伫于舟头,左手轻抚已经半白之须髯;右手把酒,对酒当歌,慷慨激昂铺陈赤壁赋,字字珠玑,句句精妙!
回想起自己半生坎坷,一世潦倒,怀才不遇,屡遭排挤!感慨处,以酒酹江,一杯又一杯!直倾的?E河水排浪滔天,湍流迅疾,刹那间阴风阵阵,黄风漫卷,整个河面风云激荡,大开大阖,天日无光!
 
第二十九章 鬼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