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现代潜艇都是依靠电力驱动马达推动螺旋桨前进。根据电力产生的方式,分为柴电动力,核动力和atp。
      柴电动力和呼吸管
      最早期曾经试过作为潜艇动力的有压缩空气,人力,蒸汽,燃油和和电力等。而真正成熟的第一种潜艇动力来源是以柴油机配合电动马达做为共同的动力来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潜艇开始使用柴油机配合电动马达作为潜艇的动力来源。柴油机负责潜艇在水面上航行以及电瓶充电电源。由于电瓶所能储存的电力必须提供全艇设备使用,即使以低速航行,也只能维持短时间,后浮上水面充电。之后,出现的呼吸管提高了潜艇的潜航能力。
      呼吸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荷兰开发出来,其后由德国进一步改良,并应用在它们的潜艇上。呼吸管的基本构造是可以伸长的通气管将外界的空气引导至柴油引擎,并排出引擎产生的废气,另外,再附加防止海水进入的以及将进入的海水排除的管线。通过使用呼吸管可以让潜艇在潜望镜深度情况下使用柴油机,这样,潜艇就不必浮出水面,即可补充电力。
      使用呼吸管大幅改善了当时潜艇的做业方式和弹性。使用呼吸管以前,潜艇换气和充电的作业必须浮出水面,为了安全考量,只能在夜间进行。采用呼吸管之后,潜艇只需将呼吸管伸出海面就可进行充电,不仅降低了潜艇被发现的机率,也扩展了潜艇可以充电的时机。
      针对这个威胁,盟军利用巡逻机携带的特殊雷达来寻找微小的呼吸管,即使无法击沉潜艇,至少也要迫使它无法充电而没有能力持续的追踪和攻击。
      核动力
      核动力是继柴电动力之后发展的又一种动力。核动力的原理是通过核反应炉产生的高温让蒸汽机中产生蒸汽之后驱动蒸气涡轮机,来带动螺旋桨或是发电机产生动力。最早成功在潜艇上安装核反应炉的是美国海军的鹦鹉号潜艇。当前,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动力的国家有六个,其中以美国和俄罗斯的使用比例最高。美国甚至在1958年宣布不再建造非核动力潜艇。
      核动力潜艇比传统的柴电潜艇,具有动力输出大,动力续航高(核动力燃料补充更换通常10年以上,而柴电动力则仅仅几周或几月),速度快等优点,但核动力潜艇却有技术难度大,稳定性差,建造费用高,噪声大以及维护要求高的缺点。由于柴电潜艇和绝气推进技术的发展,核动力潜艇已不再是先进潜艇动力的唯一标准。
      aip是airindependentpropulsion的简称。中文称为绝气推进。1930年,德国沃尔特(walter)博士以过氧化氢作为燃料系统。经过数年的研究,在二战末期沃尔特发明了“沃尔特式动力机”其原理是通过燃烧过氧化氢推动内燃机工作。由于过氧化氢燃烧产生氧气,所以不需从外界补充氧气。早期的沃尔特式动力机并不可靠,因为过氧化氢容易产生自燃反应,因此德国只生产了几台以过氧化氢为动力的潜艇xviib。
      二战后,许多国家开始研究其它可能的动力来源,以延长潜艇在水面下持续作业时间。如在柴电动力的基础上自带氧化剂或其它不需要氧气助燃的设备,或是由新的动力来源为电瓶充电与驱动电力马达。尽管绝气推进大大提高了柴电动力潜艇的能力,但由于过氧化氢的稳定性差,使得绝气推进的安全性常被质疑。实际上无论早期沃尔特的试验或二战后美国,苏联的深入研究,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事故以及问题。

第117章 出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