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上的卫生纸拿了下来,大家看着卫生纸上的鲜血,才认可了张凯的说法。
      “小凯,你吓死我了,你怎么会流鼻血呢。”林颖哽咽的问道。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屋子里的暖气烧的太热了,空气干燥,这才流的鼻血。”
      “爸妈你们再去睡会吧,我去洗一下就行了。”
      张凯站起身,感觉到腿有点软,踉踉跄跄的差点没站住。
      林颖赶紧扶住张凯。
      “小凯要不咱们去去医院看看吧,你看你都站不住了。”
      “没事的小颖,你刚才不是在我腿上睡着了吗,应该是压麻了,血液有点不流通而已。”
      “没事你把手放开吧,我自己能走,我去洗一下,这血都干在了脸上,不舒服。”
      张凯说完挣开林颖的手,张妈本想搭把手,让张凯躲开了,这次张凯站的稳稳当当的,张凯来到院里,来到水龙头边上,用胰子好好的洗了一遍。
      很快张凯就把脸上的血洗干净了,把手上也洗干净了,接着水把衣服上的血擦拭一下,直到看不出来了,张凯这才关掉了水龙头。
      张凯一边摔着手上的水,一边回到屋里,大家看着张凯确实不像有事的样子,也就不再多问了。
      林颖拿着毛巾,帮张凯把脸上的水擦拭掉,担心的看了一眼张凯,张凯确定的跟林颖点了点头,林颖这才把毛巾挂了起来。
      张凯闹这一出,大家的睡意也没有了,就干脆陪着张凯跟林颖守岁了。
      张凯老子的爸妈都留下来陪着自己守岁,也我不好再联系系统了。
      张凯让林颖给自己找些纸来,张凯想把电脑的设计思路画出来。
      第一代电脑(1946—1958年)
      第一代电脑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因此,通常人们又称第一代电脑为电子管电脑。用水银延迟线或阴极射线管作主存储器,用磁鼓作辅助储存,采用纸带、卡片、磁带等进行输入和输出,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写程序。这一代电脑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和科学研究。它体积庞大、笨重、耗电多、可靠性差、速度慢、维护困难。其主流机器为univac。
      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代电脑(1959—1964年)
      第二代电脑的硬件部分采用了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体积减小,但功能增强,这一代电脑又被人们称为晶体管电脑。辅助存储器采用了铁氧磁芯和磁鼓、磁盘,开始用高级语言(fortran、cobol、alcol等)编写程序,并出现了管理程序。该阶段的电脑使输入、输出和运算可“同步”进行。电脑的应用已经从军事领域和科学计算扩展到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它的体积减小、重量减轻、耗电量减少、速度加快、可靠性增强。其主流机种为ibmt00系列。
      第三代电脑(1965—1970年)
      第三代电脑的硬件部分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晶体管,因此又被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电脑。采用微程序技术和流水线技术提高了电脑的灵活性和运行速度;软件方面管理程序已经发展为操作系统,并出现了诊断程序。这一时期的电脑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以及过程控制。由于元器件体积减小、功能增强,使得电脑的体积、重量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和可靠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该阶段的主流产品是ibmsvstein\/360。
      张凯想直接跨过前两代,把目光瞄向第三代。

第85章 张凯的新想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