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个地方是,蜀都平原。”
      “蜀都平原最厚的土壤达到五百米以上,最薄的土壤都有三十米。”
      这最薄的地方都比其他地区最厚的地方厚。
      刘永赫反应过来了,对啊,就是蜀都本地就有这个环境啊。
      一亿年前,蜀省可是一片海啊!
      是阿三板块和欧亚板块撞击时,抬起来的。
      珠穆朗玛峰当时是海底,被撞成了世界最高山。
      而蜀都盆地是更深的海底,现在成了盆地。
      这个地方海拔以前是负的。
      后来岷江上亿年的冲刷,带来了无尽的泥沙,慢慢的变成了现在的蜀都平原。
      而西岭雪山脚下特别是到了苏元居住的地方,再往山上就没人居住了。
      这个地方也没有污染,因为蜀都是个盆地,风不是从东往西吹的,而是从西往东吹,所以也不会有大气污染,和近在咫尺的蜀都市中心的巨大污染形成了鲜明对比。
      也就是说,这是可以实现的,只不过造价……
      而且这土壤需要经常换。
      因为雨水的污染虽然少,但是日积月累,也就多了。
      苏元他花这么大代价来种植这些菜?难怪叫价四十元一斤。
      完全配得上啊!
      甚至,刘永赫现在觉得,苏元是为了和自己打好第一笔合作的关系才叫了低价。
      以后肯定会涨价。
      “我是那种不成心合作的人吗?”
      刘永赫觉得,这种蔬菜,完全可以打上无任何残留的标志,以数百元的价格售卖。
      那进价至少也要三百左右。
      刘永赫深思熟虑,觉得应该直接给苏元出价三百,直接拿下完全代理权,各种作物均价达到三百,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诚意,也才有可能打动苏元。
      其实刘永赫想对了,苏元也是这么想的。
      苏元知道自己的菜完全无残留。
      但,酒香也怕巷子深,自己的菜没人知道。
      只要刘永赫开始售卖蔬菜,就会有大量同行知道苏元这里出产的菜,到时候就是价高者得了。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忽悠人的。
      这个典故就出自于卢洲老窖,是清末名臣张之洞说的。
      他在蜀省做学官时,派仆人去买酒,仆人问了本地人什么酒好喝,本地人给他说,你顺着酒香走,就能找到最好喝的酒。
      结果仆人在巷子里穿来穿去,最后到了永盛坊。
      张之洞喝了之后,惊为天人,认为这是世上难得的好酒,于是说出了‘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
      但事实上呢?到了现代,建立了千年的永盛坊无人问津,而建立起几十年的茅台被营销成了国酒。
      永盛坊痛定思痛,先是改名卢洲老窖,一个老,一个窖,完全体现出了自己的特点。
      这份力度还不够,最后卢洲老窖一句‘1573,你能品味到的历史将世界上现存最久远的窖藏酒推出,从而名震天下,直接稳坐白酒第三的位置。
      所以苏元很清楚,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典故的正主都被埋没的死死的。
      一切都要宣传。
      不过苏元也没想到,刘永赫是学农的,比自己更清楚这些蔬菜的价值。
      接到刘永赫的电话,苏元愣住了。
      “均价三百一斤?搭配出货?”
      认真的?
      苏元一开始是准备让自己的出货价稳定在一百三十元以上的。
      现在直接变成了三百?刘永赫要完全代理?
      苏元笑了,只要刘永赫一直愿意出这个钱,那完全代理就完全代理呗。
      不过,那就得建立包装厂和采集队了。
      刘永赫那边有路子提供设备,苏元得招人。
      没想到金融大厦那边还一个人都没招收,各处农场基地都得招人了。
      农场农场,农还是以人为本啊!

第24章 酒香也怕巷子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