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给刘叶看。
“你看的是泰戈尔的《飞鸟集》,我最喜欢这本书中收录的《生如夏花》这首诗歌了。”刘叶说道。
她喃喃地吟诵道,“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治如火……”芈融发自内心喜欢这个冰雪聪明、博览群书、思维缜密的女孩,她总是那么善解人意,而且彷如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知道自己所思所想。
芈融接着问道:“你读过泰戈尔的书?”
“我上大学的时候,读过他所著的《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刘叶如数家珍一般回答道。
芈融暗暗偷笑,心想刘叶这是不着痕迹的炫耀自己的博学多识啊。
“芈哥,你如何看1924年泰戈尔访华时,鲁迅却在宴会上拂袖而去?”刘叶忽然话锋一转,问道。
被刘叶突然这一问,他合上了手中的书,略微沉思一下,说道:“泰戈尔与鲁迅相遇,是在泰戈尔1924年第一次访华时,泰戈尔在世界文坛占有一席之地,又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的亚洲人。这让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他极为崇拜,奉若神明。”
芈融接着说道:“泰戈尔乘坐轮船到上海码头的第一天起,受到了徐志摩、林徽因等的热情招待。只不过这份招待因为崇敬而过了头,徐志摩全程陪同,林徽因为其献花,还有许多知识分子争相与其合影,活脱脱的大型追星现场。现在你还可以从网上找到泰戈尔和林徽因、徐志摩合影照片,至于林徽因、徐志摩狗血恋情,我们今天就不八卦了。”
典备插嘴道:“芈融,你说说,林徽因、徐志摩恋情怎么狗血啦。”
看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吃瓜群众还是热衷于明星人物的八卦故事,花边新闻,婚恋劈腿等话题。
芈融没有理睬典备,“访华期间刚好遇上了泰戈尔的生日,于是众人为其筹办了一场宴会。在宴会上,以徐志摩为首的部分知识分子对泰戈尔的热情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过火,甚至有了卑躬屈膝的意味。鲁迅本来以为与泰戈尔的相遇是平等的文学交流,不曾想看到的是徐志摩等人对泰戈尔的极致吹捧。鲁迅惊讶于徐志摩等人的表现,也愤怒于他们卑躬屈膝,奴颜献媚的嘴脸,将自己看低将泰戈尔视做神明的行事态度。”
芈融本想拿出一支烟,但想了又想,克制抽烟的冲动,他拿起矿泉水喝了一口,接着说道:“这种相处模式根本不可能根本不可能是有价值的交流,是一方讨好一方。这一幕让鲁迅愤怒,不忍直视,最终对徐志摩等人留下一句【一塌糊涂】然后愤怒地离开了宴会现场。之后更是写了《骂杀和捧杀》来批判这次泰戈尔的访华之旅。”
刘叶说道:“泰戈尔访华对中国文坛是一件大事。中国积弱已久,在世界上声名不显。蔡元培先生曾经多次邀请过世界级的学术大师来华演讲却求而不得。泰戈尔听闻此事后,欣然来华演讲。鲁迅感谢泰戈尔的作为,却不能接受我国学者的奴颜卑膝。”
芈融不无感慨地说道:“泰戈尔的声名确实是大于民国时代同期学者,但这不应成为我国学者将自己看低的理由。我个人还是赞同鲁迅先生的观点,双方只有在平等为前提下进行交流,双方才会得到启发,共同进步。同时,泰戈尔的理论确实是偏向浪漫主义和民国时期我国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当时的中国政治混乱,名义上的北洋政府陷入军阀派系混战,各地接连不断地冒出新的大小不一的军阀。整个中国动荡不安,需要鲁迅这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魄,彻底打破国人封建腐朽的思想,从而才能引进科学和民主,引领中国走上自强不息的发展道路……”刘叶像女奋青一样说道。
第47章 一路向北?生如夏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