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和通啊!
嘉兴帝时期,人才辈出。书画一绝,堪看南史北张。
史和通科考不顺,醉心于书画之间。
有野史讨论,史和通读书读不好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他把心思都花在了书画之上了。
听说有一次啊,第二天就要开始考试了,那史和通的新作创作正是关键时期,他沉迷于自己的书画创作,以至于忘了考试的时间……
关于这位书画大家的逸闻有许多,更值得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书画作品的价值了。
大魏朝史料记载,史和通的作品在他晚年时期,就开始价值千金了。一幅书画,就能在当时的京城买上一座宅院了。
与价值高相对应的,就是他的作品流传于现世的较少。
还是史和通自传中提到,他早年有和同乡一起去窑厂帮忙给刚出窑的花瓶绘图题字赚点笔墨费,一时兴起,还把自己的私章印在了花瓶内侧。
在九梅绕颈瓶出场之前,大多是一些贵妇在那里竞拍玉石珠宝。
九梅绕颈瓶一出,许知宜就见好几个老爷子老太太为了争抢一个花瓶,急得脸都红了。
把这花瓶往家里一放,谁家能有这样的同款古董?
既是大魏朝时期的古董花瓶,又有史大家的书画作品。
“两千万!”
……
“六千万!”
“六千四百万!”
“六千九百万!”
……
最后花瓶以八千两百万的价格成交!
许知宜带来的另外一个展品,是紧接着九梅绕颈瓶后面出场的。
由这个微妙的出场顺序,也可以看出这匹布的价值。
主持人在台上介绍道:“这匹布是大魏朝时期的布,由持有人一家家传至今,没有入过土。几百年的岁月,没有侵蚀它,它的颜色与光泽依然如初……”
底下的人,纷纷低声讨论起来。
“这什么家族败落成这个样子了?传家宝都开始拿出来拍卖了。”
“一匹布,几百年的时间,还能保存成现在这个样子,看来这匹布确实有点价值。”
“再怎么说,这也是一匹布,总不能一匹布的价格,还能超过前面那个花瓶吧。”
……
倒是有些人,像是发现了什么,默不作声。看着台上那匹布的眼神,却势在必得。
台上的主持人继续介绍道:“相信在场的一些宾客,已经发现了这匹布十分眼熟。”
下一秒,他背后的舞台投影出一张古画,与一张照片。
古画是当时的宫廷画师,为嘉兴帝画的个人生活像。
画中的嘉兴帝俊伟不凡,身穿宫廷内制的服装,看得出他身形高大。
仔细看,他身上衣服的布料,在场的众人皆能发现那衣服布料与台上这匹布料的相似之处高达百分之一百。
画中的嘉兴帝正在作画,隐隐约约能看见画上是一名女子……
许知宜听着周围的讨论声,也悄悄地凑近阿娘耳旁询问。
“阿娘,这画上的人,就是嘉兴帝?”
赵从南点头,看着台上的画,神情还有点恍惚。
当初那个胆小的三皇子,看见一条蛇会往她身后躲的小弟弟,最后居然长成了这般模样。
身为大魏朝的百姓,许知宜差不多是从小就听着嘉兴帝的故事长大的,他惩奸除小人,还珍惜人才,爱惜百姓。
就是因为嘉兴帝派人在各地寻找,他们大魏朝才发现一些良种,比如棉花。
 
第31章 嘉兴帝同款布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