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是一边比赛一边撤人。
陪伴最后几位参赛选手的,只有裁判和志愿者,以及为数不多的观众了,当最后一位参赛的同学冲过终点后,比赛也在稀稀落落的鼓励的掌声中落幕。
把最后一位参赛选手带去休息区,志愿者同学们也开始清理现场。
这次马拉松的终点由于距离不够,所以和起点并不在一起,还是尽量把12公里的终点和三公里的终点设置得近一点,两个终点就隔了两个横过马路的红绿灯。
但是参赛选手肯定走不回去的,学校也贴心地安排了校车集中把参赛选手接回颁奖地点,中途弃赛的同学还得走到这附近才能坐校车,大部分已经先一步送回去了。
两辆校车只跑这段专线,为参赛的同学提供便利。
颁奖地点在检录点那边,场地循环利用,所以这边在比赛的时候,检录点那边就赶紧撤了,开始准备搭建个简单的颁奖场所。
颁奖台一个,音响一套,红地毯,背景板,外搭一个主持人,前面摆了几排凳子,最前排带桌子的是组委会的位置,这颁奖的地方就算搞定了。
有不想坐校车的参赛同学,他们可能是要跟为自己加油的朋友一起走,又或者父母就在附近,带父母一起回去的,也有办法,路边早已等候多时的私家车,竭诚为您服务。
附近有不少私家车,排着队在等生意,除了参赛选手,不是还有学生家长和助威同学还要回去么,这可都是生意啊。
只要多数人有需求,就有市场,就有人来提供服务,特别是这种需求集中的,人们是最热衷的,时间成本低呀。
还有更绝的,有些早餐店老板收了摊,赶紧就把自己车开这附近来等生意了,不放过每一分能合法赚到的钱。
3公里,车上能装四个,一车8块,五六分钟一个来回,两边都香得一批。
这里面很多私家车其实是做野生生意的,y市的打车服务体系也没有这么完善,相关的标准也还没出台。
交警叔叔也是有人情味的,平时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今天更是特殊情况,没有这些私家车来提供运力的话,这么多人撤退也是个麻烦事,这个钱就该他们赚,再说他们赚得也不多,两个掉头点还站了交警指挥交通,避免堵车,从天空俯视的话能看到车流在两条路上形成了循环,路边的人在不断减少。
事实证明,即使没有资本介入,人们也能生活得很好,假如现在有资本进入统一了这边的打车服务市场,地方肯定就要出台相关的,系打车服务行业的规则规定进行管理和约束。
然后呢,然后就是野生司机变成正式司机,要么加入,接受管理,给别人打工。
要么就没有然后了。
再说陈晓峰这边,已经到了颁奖现场这边。
获得了名次的选手全都集中在一块,总共20个同学,有组委会的老师正告诉他们颁奖仪式流程。
“峰哥,你得了第几呀?”老师刚走,杨一臣就准备找陈晓峰分享喜悦了。
“他是第一。”还不待陈晓峰回答,一个体育大学的同学就率先说出陈晓峰的成绩了,语气中带着些许怨气。
体育大学的同学也没成想遇到这么个狠人,按理说他们对夺冠应该是志在必得的,他们可都是专业的田径运动员,在他们学校也是食物链顶端的一批人了,像成绩最好的队长都得过省级比赛的亚军了,没想到被搭顺风车的陈晓峰抢了第一,而且是碾压式的。
虽说马拉松比赛蹭别人的风阻是正常的现象,不过一堆自己人的车队被个蹭风阻的抢了第一,心态多少有点裂开是正常的。
这么说吧,12公里组前十里面7个都是体育大学的,偏偏没拿到第一,面子全给陈晓峰挣了,造孽啊。
“哪里哪里,都是你们谦虚,我蹭了你们的顺风车,占了你们的便宜。”陈晓峰也听出人家不爽来了,赶紧说两句好话安慰一下别人。
“别这么说,确实是跑不过你,兄弟,你是真的猛。”这时领头的队长马向前站出来了,同时给了刚刚说话的同学一个眼色。
技不如人就还得练,队长的心态倒是摆得正。
陈晓峰最终成绩领先他近十秒,最后的那500米简直绝了,比跑400米比赛的跑得还快,这哪像跑12公里的样子。
这说明陈晓峰要么体力惊人,要么对呼吸节奏的把控已经至臻至善了,前面就没消耗多少体力。
事实上就是第二种情况,体内比别人多了一套神经系统,陈晓峰现在对身体的掌控能力确实是远超正常水平,再加上他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这就造就了他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达到了天才水平。
身体方面就是武学天才,最难练的上乘武功也只需要看一遍就能学会,找呼吸节奏这种小儿科当然不在话下。
就在跟跑的期间陈晓峰就自然地彻底融入了马向前他们的节奏中,还不知不觉地模仿了他们的跑步技巧,适应了之后甚至比他们掌握得还好,所以体力比他们消耗更少。
怎么说呢,就很变态,这种细微的变化陈晓峰自己也很难察觉,毕竟注意力没在研究这些上。
陈晓峰只知道自己的身体确实跟以前不一样了,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体力更好了,视力听力更强了,记性也变好了,别的他还觉得正常,好家伙,重点变化是一点没感觉到。
“峰哥稳啊,我猜你保五争三的,没想到你直接干到第一了,我得了迷你组第一,两个第一都在咱们寝室,这下有牛逼吹了,嘿嘿。”杨一臣在迷你组可是硬跑的第一,第二名同样是体育大学的同学,叫马亮,跟马向前是亲兄弟,本来别人两兄弟准备拿双冠的,这下好了,全被截胡了。
对他们来说3公里距离太巧合了,如果是5000米或者1500米,杨一臣都跑不过马亮的,1500米的爆发力没有别人强,5000米的耐力也没有别人强,但这个3000米正好,跟他平时锻炼身体跑的距离一样,3000跑了一个多月,早就适应了,这才能跟马亮掰一掰手腕。
太玄学了,就像命中注定一样,两兄弟都错失冠军。
“兄弟,你也牛逼,哥,你是不知道,这个大兄弟全程独跑的,真是个狠人。”马亮也是认可了杨一臣的实力。
说实话他们开了车队是有点欺负人的,不过是相比于独跑的同学,车
第24章 比赛落幕,搞学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