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4章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2/2页]

世子好难 荞麦丁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赵国开国在即百废待兴,虽然之前白子羽处理了很大部分遗留的问题,可新国新政仍旧让群臣忙昏了头。文武百官每日都忙得脚不沾地,若不是还有沈昀与谢怀民,林越估计就该累得以身殉国了。
      “神棍!”燕瀛泽原本躺着的,见到林越,忽然正襟危坐目光如炬看着他,“你瞒了我多少事?”
      林越被燕瀛泽看得一愣,旋即道,“瞒着什么?臣不懂皇上的意思。如今你是君我是臣,我若瞒着你那便是欺君,死罪!”
      “行了,你别一口一个皇上的。你先过来告诉我这箫跟信是谁的。”
      燕瀛泽将手中的萧与信递了过去。
      林越接过来一看,低声道,“你真的忘了?这是张瑶写给孔晨辉的信,托你转交的,只不过……还有这箫,孔晨辉知道张瑶喜欢,特意去寻的,本想作为定情信物,最后却……所以你将这两样东西封了起来,说免得睹物思人。”
      燕瀛泽听到了孔晨辉的名字,沉默了许久,林越将箫与信递给他道,“好好收着吧。”
      林越一屁股坐在了燕瀛泽对面,“现在也没有外人,作为你的师兄,有些话我必须告诉你,哪怕说了你生气,砍了我的头,我也要说。”
      林越道,“我知道你一直对权势名利没兴趣,可是如今既然坐上了这个位置,你便该想想,黎民百姓以及姨父与王妃。他们为了让你不受掣肘,不惜自尽换来你的自由。还有揽月,被囚禁在宫中五年,还有晨辉,棒槌,小泥巴,还有……那么多的人。
      我不是要责怪你,更不是质问,我只想说,既然你是天命所归,既然你登上了这个帝位,你便不再是那个随性的燕瀛泽了。你是皇帝,你是黎民百姓的希望。”
      “你师兄说得对。”
      林越话音刚落,凉亭对面传来了声音,觉远在对面的水渠上道,“燕儿,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我知道你在意什么,可名利权势能蒙蔽一个人,也能塑造一个人。”
      “师父你回来了?”
      “好好善待这万里江山吧,别让那些为你付出过的人不值得。”
      觉远提着揽月踏上荷叶飘了过来,“为师也要回去了,日后陛下该以万民为主才是。”
      觉远说完带着揽月离开了,燕瀛泽依旧沉默。
      林越道,“纵然你不想当皇帝,也要委屈你几年,赵国现在百废待兴,你也不忍心你这样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就这样凋敝吧。一将功成万骨枯,你的脚下,踩着晨辉他们的鲜血。”
      与燕瀛泽从小到大多少年的情分,林越知道哪句话最能诛燕瀛泽的心,前些日子他不说,是因为燕瀛泽状态堪忧。
      如今既然已无大碍,他岂能允许燕瀛泽就这么颓废下去。
      “更何况。”林越趁热打铁,“你只要撑过这几年,等揽月再大些,你便不当这皇帝,让揽月去当好了。但是在这之前,你得替揽月留下一片海晏河清。”
      燕瀛泽沉思不语,林越道,“你好好想想吧,我先走了。”
      燕瀛泽独自一人在凉亭中,从艳阳高照待到了玉兔东升。
      终于,他站了起来,眸光不再迷茫,如脱胎换骨一般,走向了御书房。
      燕瀛泽出现在御书房的时候,林越不觉得惊奇。他相信燕瀛泽能分得清,或者说,他相信白子羽,白子羽既然放心将江山交到燕瀛泽的手中,那便是知道,燕瀛泽定然会不负重托,还天下一个海晏河清。
      原本徐天正等一群老臣还对燕瀛泽处理政事存了一丝疑虑,毕竟从李焱死后,处理一切事务的都是白子羽。
      而燕瀛泽,虽常胜沙场,却实在……
      这些倒也是基于燕瀛泽在邺城这十几年的名声,毕竟,燕瀛泽在邺城,确实没有过什么好名声。
      可是让那群喜欢挑毛病的老臣没想到的是,燕瀛泽处理政事竟然雷厉风行且张弛有度。
      更兼着他处事不羁,带着几分江湖气,许多原本固步的问题,在他手中,竟然不成问题。由此倒更加衬托出燕瀛泽虚怀若谷的帝王气。
      燕瀛泽说到做到,每日勤勉于政事,三更方睡五更便起;如此过了半年,赵国在燕瀛泽的治理下,彻底步入了正轨。
      只是燕瀛泽却从来没有一个当皇帝的样子,处理政事虽无可挑剔,却烦死了那随处可见的繁文缛节。
      群臣进谏时,他能让人坐着,绝对不让人站着,能让人站着,绝对不让人跪着。更从来不在朝堂与众人面前称‘朕。
      万人之上的地位在他眼中什么都不是,这万里江山于他来说不过是生命中短暂几年的牵绊,待江山稳固,他便拂衣而去。
      除了上朝、处理政事之外,不要想在宫中见到燕瀛泽。五日中倒有三日,燕瀛泽是混迹在市井中的。
      徐天正前一段时日曾苦口婆心每日规劝,将天子礼仪与国体威严给燕瀛泽挨着说了个遍,可燕瀛泽依旧我行我素。
      忽而一日,在徐天正跪地请求之时,燕瀛泽森然回眸,“首辅大人,何为臣之道?”
      徐天正跪地曰,“君用其所言,民得其所利,而不伐其功也,此乃臣之道。”
      燕瀛泽冷然一笑不可逼视,“君之道亦同于臣之道。若有朝一日,朕其言行对不起这天下万民,首辅大人再来劝诫朕吧!”
      燕瀛泽说完头都不回的离开了,徐天正竟然背后出了一身冷汗,这是燕瀛泽第一次在他面前自称为朕,却让他明白了,何为天子之怒。
      如此又过了几月,燕瀛泽却忽然不混迹市井了,而是将自己关在御书房几日不曾出门。几日后,一张榜文倏然问世。
      榜文让赵国鞭长莫及的地方实行自治,富人节约开支,穷人轻徭薄赋。兴建文武合一的学堂,凡读书子弟天子门生,都需尚文崇武,缺一不可。
      随着榜文发出的,还有一道旨意,燕瀛泽降旨于各州府,治民先要知民,庶人水也,宜恤民委为德,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徐天正直至此时,方才明白燕瀛泽的良苦用心,跪在御书房前负荆请罪,而燕瀛泽从后门偷偷溜了。

第124章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