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足够的粪便样本,次日李楚安和冯永正以及于延辉就投入到了项目中。
于延辉自告奋勇,亲自去提取那三位患者肠道内的液体样本,李楚安则在实验室等着他的样本。
这三位患者,症状都较轻,于延辉提取出他们肠道液体样本后马上就给李楚安送到了实验室。
李楚安略作化验分析后,便决定本次病例要来点新东西。
大家现在都已经知道,将提取出来的菌液,或者说菌群放入患者体内有多种方式,例如经过中消化道以及下消化道以及口服丸剂等。
不过这次由于患者症状较轻,属于轻型患者,所以李楚安打算将菌液制作成胶囊,让患者直接口服,来看下效果。
这也算是对以后胶囊产业化做了初步尝试。
李楚安首先将那一千份粪便样本从中挑选出了200份,然后根据患者肠道液体样本快速提取出了菌液。
随后,李楚安将他的这一思路告诉了于延辉,医院里自然是没有设备来制作胶囊,于是他便马上联系了曲玉健。
曲玉健一直以来都是做药材生意的,认识的人多,制作胶囊这个活自然交给他来联络。
应李楚安的要求,曲玉健很快就搞到了一套胶囊制作设备,并送到了实验室。
李楚安也是无师自通,简单研究了一下那套设备,便会操作了。
当然了,曲玉健不管送来了设备,胶囊生产所需要的的材料他也非常细心地一并给送了过来。
一般胶囊的制作,有两种方法,分别为压制法和模制法。
李楚安选择的是压制法。
首先,他将明胶放入蒸馏水中浸泡,使其膨胀,随后待明胶溶化后,把其他物料(甘油、山梨醇等)一并加入,并搅拌,混合均匀,这样囊材胶液就配置好了。
接着,取出配置好的囊材胶液,涂在一张平坦的板面上,保持厚薄均匀,然后用9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加热,使水分蒸发,成为有一定韧性和弹性的软胶片。
在做胶片之前,李楚安便已经将菌液跟其他相关需要用的药材一起,调配好,并晾干,做成了颗粒状。
经过这些步骤,胶囊制作的准备工作算是都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制作了。
由于本次只是三个病人,样本较小,所以李楚安再最后做胶囊的时候,采用的是手工操作,直接用压丸模手工压制。
每位患者由于症状都是较轻,李楚安评估,每个人也就是都需要治疗一周,每天三粒胶囊即可,所以他直接手工压制了70粒。
胶囊做好后,李楚安便将他给了冯永正和于延辉,接下来的辅助治疗以及病例观察,就都交给他俩了。
由于是第一次跟于延辉合作,所以李楚安也跟他强调了一下。
“于院长,本次这三位患者症状较轻,所以采用的是口服胶囊的方式来治疗,不过还需要辅助其他常规手段,这个就交给你了,想必以你的水平自然知道该如何来做。
还有就是,由于才用的是古法,所以难免会有些许偏差,有不良反应也属正常,这个需要你亲自或者安排人,每半个小时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
有情况及时跟我说。
不过,想来这三个人应该问题不大,毕竟症状较轻。
切记,我们目前有方法,但是需要根据情况调整,找到适合现代人体质的法子,
这个工程需要我们认真、细心加仔细,千万不能马虎大意,否则可能会有不好的情况发生。”
“好的,李先生,我记下了,这个辅助治疗以及后续观测,我都亲自去做,您就放心吧!”
于延辉对于这个项目现在已经很上心了,即便李楚安不说,估计他也会亲自去操作,这么重要的事,他可不放心给那些小护士去干。
“嗯,冯大师,那就麻烦你跟于院长一起,把后续工作做好了!”
李楚安又看了看冯永正,随后便出了实验室,这边病人的治疗
第167章 新尝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