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八月二十日,林一韩带着韩月娥和山猫,从革安启程赶赴沪市上大学。
      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是因为韩月娥实在是怕极了沪市的高温,所以特意选择了立秋以后动身。
      可即便如此,沪市依然高温不退。
      不过天再热,韩月娥的心也是欢喜的。
      又是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他们三个出了火车站,直接打了一辆车,司机师傅操着一口沪市口音问他们去哪里?
      韩月娥大声的回答道:“去同济大学,我儿子考上了同济大学。”
      司机师傅大吃一惊,看着十岁的林一韩,不可置信的问道:“这是你儿子,他是大学生?”
      山猫一挺胸膛,“是啊,别看我们孩子小,但他可是神童,八岁上高中,十岁考大学。”
      “不得了啊!你们两口子是怎么教育出这么好的孩子的?我家那个小子就是不爱读书……”在司机充满羡慕的唠叨声中,出租车向杨浦区四平路驶去。
      同济大学就坐落在四平路上。
      1907年6月,同济大学的前身德文医学堂成立了。
      1908年,“德文医学堂”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
      191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增设工科,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
      从1949年开始,为配合新中国教育资源统筹布局,同济大学历经多次院系调整,同济的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先后并入或支援给了其他院校,同时其他大学的土木工程系也迁入进了同济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后的几年中,清华大学工程测量专业、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学生共55人调整至同济大学;南京工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厦门大学土木专业和浙江大学铁路专业各有几十名师生也先后调至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学科的实力更是其他院校无法比拟的,学校的土木工程学科连续六年登顶世界第一。
      出租车停在同济大学大门口,三人下车,韩月娥和山猫抬起头,望着同济大学的大门。
      “这就是同济大学呀!”
      “是啊,这就是肥蛋将来要读书的地方,一看就是名牌大学,就连大门口修的都跟革安的钢院不一样。”韩月娥和山猫就像第一次进城的农民一样,一个大门就让两个人惊叹了半天。
      林一韩一捂脸,“妈,猫舅,咱们还是赶紧去打电话吧!”
      由于林一韩的年纪太小,同济大学在录取他的同时。也考虑到了他在大学的生活可能会存在诸多不便。
      因此同济大学招生办给林一韩留了一个电话,让他早几天来报到,报到的时候拨打这个电话,学校会对他另有安排。
      就在门口的公用电话,林一韩拨打了这个号码。
      不长时间,一个二十多岁的戴着眼镜的年轻人跑了出来。
      “你就是林一韩同学吧?我是学院的辅导员,你叫我马老师就好。”这位小马老师很热情,主动帮韩月娥拿起了行李,并将他们一家三口带进了学校。
      在土木工程学院的办公室。

第138章 上大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