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周日,林一韩带着姚凤兰去了站前的新华书店。
既然不用参加中考了,那他就要把所有的精力放到高中复习上。
他是来买习题册的。
之所以带姚凤兰来,是因为山猫、王元旦、大赖子这些人都在忙,脱不了身。
会计姚凤兰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他要买的书太多,一个人提不动。
在新华书店里,林一韩足足买了五十多块钱的高中习题册,摞在一起足足有半人高。
就算是有姚凤兰这个成年人在,两个人提着也是累得气喘吁吁。
本来林一韩是想请姚凤兰吃顿中午饭的,不能白使唤人家。不过提着书太重,他果断的放弃了这个想法。
他叫了一辆板的,和姚凤兰两人提着书坐了上去。
板的就是用倒骑驴改的人力交通工具,下面垫了木板,铺了软垫,上面加装了遮阳棚,除了速度慢点儿,也没有太大毛病。
车老板卖力的蹬着。
姚凤兰随手拿起一本习题册,羡慕道:“肥蛋儿,你可真聪明,才八岁就开始做高中的题了。”
姚凤兰这句话可不是奉承,姚凤兰就没上过高中,她读的是财校,财校是中专。
不过对姚凤兰这代人来说,中专生就已经是挺了不起的高学历人士了。
从站前登到太平足足花了一个小时,林一韩给了车老板三块钱。这可把车老板儿乐坏了。
因为板的的价格是如果不跨区的话是一块钱,跨区就是两块钱。
林一韩多给了他一块钱,车老板帮着把那些习题册提进了小吃部。
林一韩一进门就嚷着让他妈给姚凤兰下一碗过水面条,人家牺牲休息日陪自己在新华书店逛了那么长时间,又把他送回到太平,怎么着也得让人吃点东西再回去。
姚凤兰满脸通红,连连摆手,“不用,真的不用,我回家自己随便对付一口就可以了。”
“那可不行,姚姐姐,这些书这么沉,你帮我拿了回来,我必须得请你吃碗面条,你就别客气了,坐下吧!”
“是啊,我这小吃部也没什么好东西,就是面条,饺子,你要是不吃就是瞧不起我们。”韩月娥一听这是帮了儿子的人,立刻也热情起来了。
姚凤兰没办法,只好坐下,吃了一碗过水打卤面这才回家。
韩月娥看着儿子买回来的这些习题册,满心欢喜。
别看她平时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但只要是用在儿子学习上的,多少钱她都愿意花。
从现在开始,林一韩便正式进入到高中时代。
因为他有一个想法,他想用两年时间读完高中,在一九九零年参加高考。
既然学校是他躲不过去的关卡,那么他能做的就是尽力让这段旅程缩短。
其实在寒假之后,林一韩一直就抽出一半的精力在复习高中课程,当天晚上他做了一套去年的高考试卷。做完之后,信心大增。
九零年,大学还没有扩招,每年的招生人数都非常少,绝对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是他要面对的实际困难,但是他的优势也很明显,那就是在这个时候,高考的总体难度还没有上升到变态的地步,对林一韩这个已经学习过一遍的人来说,相对容易。
而且经过这小半年的复习,他几乎已经把高中的课程复习的差不多了,以前的那些记忆也都唤醒了。
如果让他现在参加高考,虽然不敢说能考上什么名牌大学,但是像他前世读的那所工程大学,他可以闭着眼睛考上。
第132章 提前复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