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王元旦工地二百米远的胜利路上,通天道桥公司的工地也在紧锣密鼓的施工。
和王元旦那边的人海战术不同,通天公司的工地满打满算不超过二十个工人。
林一韩在拿到这个工程时,就意识到想要如期完工仅靠人是不够,必须要靠机械化。
干这种沟槽之类的工程,最好是用挖掘机。
但是很显然,目前根本不具备这个条件,现在根本没有挖掘机。
不过不要紧,这根本难不倒林一韩。
林一韩在工地转了一圈。
胜利路上的供暖沟要比中华路的宽一些。长约一千米,宽两米,路槽深度同样是六百。
各项数据拿到手后,林一韩心里有了底。
没有挖掘机,但是他有一吨翻和铲车。
铲车虽然是矿渣厂的,但是进入十月份后,矿渣的出货量明显降低,铲车和一吨翻都没有那么忙了,正好可以调到工地来。
林一韩画了一张图纸,让大赖子去铸铁厂按照这个规格紧急打造了两个类似农村种地用的那种犁。
把这两个大号的铁犁安装在两辆一吨翻的车尾。
就这样,两辆一吨翻在前面走一圈,两只大号的铁犁深深扎进土里,沙粒和土的混合物就翻了出来。
十名工人跟在后面,可以很轻松的将残土扔到沟外边。
又有十名工人跟着铲车走,他们同样拿着锹,将沟边的残土直接装到铲车的铲斗里。
装满一斗,铲车就将残土倾倒在第三辆一吨翻里。
技术员小刘看的都直眼了,他做市政工程也有两年多了,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这么干活。
清土、装车两道流程配合的紧密无间。
小刘下意识的抬腕看了一眼手表,从开始动工到现在才过了两个小时,供暖沟已经清理出了四十多米,照这个速度一天下来至少能干一百七八十米。
一千米的沟,有六天时间就能干完。
之后就是进矿渣,找平。
矿渣就是人家的,他们手里还有这么多一吨翻,撑死一个星期,这道工序也能完成。
再雇一辆十二吨的压路机,碾压两天之后就可以喷油,扬毛,铺油渣了,如果提前去预定油车和油渣,一个月之内工程就能干完。
这种高效是小刘从未见过。
他看了一眼跟在铲车旁边的大赖子,微微摇了摇头。
这个人虽然很勤快,但是从说话办事中能够看得出他是一个新手,这种主意绝对不是他能想出来的。
难道是?
小刘的脑海中自动浮现出那个可爱小男孩的身影。
怎么可能?绝对不会是他。
他才多大呀!
小刘甩甩头,试图把这种想法驱赶出自己的大脑。
别想了,咱就是一个打工的,老板让咱怎么干就怎么干。
干了一上午,小刘和大赖子领着工人回到临时搭建的工棚。
大赖子的媳妇已经把饭菜做好了,工地的伙食,就那么回事儿,炖了一大锅大白菜土豆,撒了一
第88章 机械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