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如果是他,他必然不可能干出这种事情。
      当然!
      如果是他的话,姚崇不可能担任宰相。
      他还是比较看重大臣能力与品德的。
      作为宰相,百官之首,需要德才兼备。
      【罢免了姚崇之后,他又选中了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
      【宋?时常直言上谏,并继续实行姚崇好的制度,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掌握朝政大权,却决不徇私枉法】
      【在宋?的帮助下,玄宗执政时期国家安定,经济繁荣,很快就出现了盛世的景象】
      【但很快,宋?就因为工作的失误而被玄宗罢免】
      【不久后,他选中了张嘉贞为相】
      【再不久,又用文武双全的张说取代之,再后,李元?,杜暹,韩休,张九龄等人先后担任宰相一职】
      “这…”
      看着玄宗这换相的历程,不少帝王都不由得嘴角一抽。
      李隆基这家伙是真的狠。
      把别人利用完就罢免,真的把刻薄寡恩演绎到了极点。
      但他偏偏就任用的很好,选的这些宰相把国家治理的很好。
      充分说明了他识人之明,眼光之独到。
      同时,手段之精准凌厉。
      但刘彻,反而越来越赞赏李隆基了。
      因为他也喜欢换大臣,没了利用价值就丢掉。
      卫青当初帮他打匈奴的时候,他对卫青可信任了,宠信有加。
      霍去病出来后,立刻冷落,打压卫青。
      防止武将专权,威胁他的帝位。
      就是这么薄凉!
      【玄宗执政前期,政治上,眼光独到,精准的任用有才干的人为相,且虚怀纳谏。】
      【君臣相处甚佳,因而政局清明稳定,国家散发着蓬勃朝气】
      【管理官吏方面,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迁调制度,并改革考察制度:即外放京官锻炼,挑选地方有才能功绩的官员入京。】
      【改变‘轻外任而重京官的不平衡官吏局面,培养人才,加强人才交流的同时,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掌控,防止地方专权势力出现】
      一边看,不少帝王都是一脸赞叹。
      李隆基真的把国家治理的很好!
      【改革科举制,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减少官员冗积,提升官吏整体能力】
      【并制定的严格铨选制度,裁汰冗员,提高了官府办事效率,也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解决了自中宗以来卖官鬻爵,官员冗复的问题】
      “漂亮!”
      李世民抚掌赞道:“不愧是能除掉太平公主,坐上帝位,开创盛世的人。”
      “能力确实很强,纵然是我都感觉自愧不如!”
      闻言,李隆基可谓是心花怒放,却又不敢太过张扬。
      遂故作谦虚的说:“哪里哪里,怎么能比得上太宗您!”
      李世民摆手止住他的谦虚,“别急着拍我马屁,我话还没说完呢。”
      他看着李隆基这个后辈,欣赏之中,又不免惋惜的说:“你既然知道京官,地方官对调,防止地方专权。”
      “可为什么后期会让节度使祸乱呢?”
      “对付文臣你知道如此做,武将难道你就不会了?”

第312章 很复杂的帝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