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五九章 宇文修多罗[1/2页]

唐士无双 大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民主,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这个词,在华夏泱泱历史之中,不断出现。
      但是真正实现民主,还得是后世。
      军权相权,其实都是封建社会上层人士玩的游戏,跟平民百姓,屁关系都没有。
      一个个叫嚷着为国为民,大多是时候,还是为了自己。
      利字当头,就算是皇帝,也得干下去。
      这才是绝大多数上层人士的共识。
      大唐现在很安稳,四面无敌,天下太平。
      这得益于大唐的均田制、府兵制。
      当然,也与李世民的个人魅力有关系,与大唐文武百官还算清廉有关系。
      不过有个俗语,叫“富不过三代。”
      富贵历来都是经久不衰的话题,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山野之间,富贵几乎成了所有人所向往并毕生追求的。
      而通往富贵的路上充满了荆棘,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坚韧的毅力和过人的智慧或者勤劳的双手最终抵达了富贵的殿堂,很多人却忘记了初心,开始变得迷茫,有了钱是满足朝思暮想的物质生活还是为家族的延续与兴旺而未雨绸缪,这成了很多无法逾越的鸿沟,与古代帝王常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如出一辙。
      人们在富贵后该做什么的问题上往往会有不同选择,这也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局,所谓“富不过三代”便是最好的总结。
      大部分人都不是生来富贵,经历的长期的人情冷暖,饱受生活的风吹雨打最终咬牙坚持下来而获得成功的人往往对生活的艰难深有感触。
      自己过了苦日子当然不愿意子女在重蹈覆辙,天下父母心莫过于此。然而无论古今我们看到更多的都是宠溺,无数的富家子弟横空出世。
      他们小娇生惯养,长大后大多是目空一切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所谓“宝剑锋从砥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而这群生长于温室的“花草”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整日游手好闲,坐吃山空啃老成了他们的标志。
      如此一来,即便金山银山也能一朝散尽,能经得住三代折腾的其实为数不多。
      不过还有一句,叫做“道德传十代”。
      这句话源于孟子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经过人们的不断衍生最终得出了“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的说法,而民间百姓再次简化出现了题中所说的俗语。
      道德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决定一个人是否具有浩然正气,而这又是树立良好家风的根本。
      良好的家风对家族的兴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家是人生第一课堂。
      只有良好的家风所培育的后人才具备传承的根本,缺乏道德即便富可敌国也是昙花一现。
      道德君子,华夏从来都不缺。
      缺的是能做事道德的君子。
      纵观古今,大多数道德君子,一旦踏入朝堂,没有几个能保持初心,绝大多数,都会玩和光同尘这一套。
      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才是正常的。
      人情社会,人情很重要。
      无论是师生,亲戚,还是朋友,最终都会演变成派系、朋党。
      到时候,若有什么决策,就不是纯粹的为国为民了,可能就会沦为为了反对而反对。
      为民说话的声音,将再无存在的余地。
      李纲听着谢昭一字一句的说,陷入了深思之中。
      无可否认,谢昭的话很正确。
      但是这年头,讲究的是家国天下,忠君爱国。
      家,永远在国前面。
      “没有国何来的家?”谢昭笑嘻嘻的道:“国家国家,国在家前。”
      李纲苦笑摇头,“话是这么说,但是人都是趋利的。”
      谢昭看了看吃饭的学生们,悠悠道:“所以啊,需要新鲜血液,把那些腐朽之辈,驱逐出去。”
  &n

第一五九章 宇文修多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