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二八章 忘了婚期[1/2页]

唐士无双 大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冯盎并非没见过世面,辽东之战的时候,冯盎见过隋朝指挥百万军队作战,是何等的声势浩大。
      所以冯盎很清楚,他麾下的这几万兵马,几个郡的地盘,在真正的中原枭雄面前,其实根本不够看。
      冯盎很清楚,以他的实力来说,进攻不足,自保有余。
      既然这样,那还是选择尽可能的独立,然后依附其他大势力好了。反正以冯家在岭南的影响力,不管将来谁坐天下,都得好好拉拢冯家。至于去争天下,冯盎很清楚,自己没那个本事,冯家也没那个本事。这期间虽然也有人曾建议,让冯盎领兵出岭南,去中原争夺天下,或者自立一国,效仿当年的赵佗。但面对这些建议,冯盎却全部拒绝了。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冯盎的选择是对的。
      此后的几年里,中原大地上风起云涌,大唐逐渐横扫天下,统一了整个中原。隋末各大势力之间的战争,动辄十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参战。
      以冯盎麾下这几万兵马,若是扔进去的话,还真不够看。
      不过,正是因为冯盎足够聪明,始终不出去争天下。
      在大唐横扫天下期间,冯盎也没有和大唐发生任何冲突。
      而岭南地区,也在冯家的治理下,井井有条,成了乱世当中难得的一块净土。
      武德五年,随着林士弘战败,大唐开始逐渐统一南方。这个时候,大唐方面向原本臣服于林士弘的冯盎,递出了橄榄枝。面对大唐的招揽,冯盎并没有拒绝,而是欣然接受,直接归降了大唐。
      此后,李渊封冯盎为吴国公,后又改封为越国公,仍然辖制原本控制的岭南之地。
      虽然投降了大唐,但冯家在岭南当地,还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冯盎还是无冕之王。
      不得不说,冯盎的选择,还是很聪明的。
      但是这些年,因为冯盎和当地的俚人战斗,很久没有入朝参拜,大唐很多官员,都说,冯盎要造反,劝李世民派大军征讨。然而李世民却在魏征的建议下,只是派使者前去问讯。
      恰好南山集团,此时向岭南伸出了橄榄枝,想要进军岭南。
      这是谢昭的主意,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岭南的重要性。
      这里可以直通大海,更有数之不尽的宝藏。
      只不过,现在的大唐君臣,并没有这种远见罢了。
      冯盎很识趣的表达了一下自己的诚意,所以他派遣了自己的长子冯智戴,即将来到长安。
      冯智戴来长安的目的很明确。
      一,表示岭南的臣服之意,绝无二心。
      二,与南山集团建立友好的合作。
      大家都是“南”字头的,合作一把,才能共同进步不是?
      “这是好事。”谢昭大笑道:“集团要洞庭湖,要入海口,只要满足这两样即可。”
      郑观音笑道:“那么集团要付出什么呢?”
      “蔗糖、干果、皮毛等岭南特产的制作方法,岭南的基础建设,冯家入股南山集团的资格。”
      郑观音一愣,皱眉道:“多了吧?”
      “多乎哉?不多也!”谢昭摇头晃脑,悠悠道:“南山集团要往外走,而不是一直在大唐境内,海外有香料岛,岛上尽是香料,无人采摘,海外有宝石岛,岛上宝石就露在外面,无人理睬,海外有银山,稍稍开发,就能获得足够大唐用千年之久的白银,无人问津。”
      郑观音面前浮现一幅幅画面,跃跃欲试,“子慎,你那副世界地图呢?再给我看看。”
      “夫人,你手里的平板,这些都有,内容十分详尽。”
      郑观音连忙取出平板,搜索一番,终于找到了地图。
      她在地图上搜了“银山”两个字。
      石见银山!
      “倭国!”郑观音惊喜不已,道:“不远啊!”
      “是啊,不远。”谢昭感慨不已,说起来倭国虽然狂妄,但是这座银山,给了他们底气。
      石见银山开发最巅峰的时候,达到了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而且一直都没有开采完毕。
      当真是造化玄奇。
      中原固然地大物

第一二八章 忘了婚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