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斤南瓜谢昭拿不出来,这一个南瓜还是一个胡商带来的,听那胡商说,是另一个胡商卖给他的,他没觉得南瓜有什么好,就摆了出来。
不过依旧狠狠敲诈了谢昭一笔,足足十贯钱。
为了南瓜种子,谢昭自然是甘之若饴,漫说十贯,就是百贯千贯,他也得掏。
南瓜种子弄出来了,南瓜自然就只能吃,五个老夫子也是赶上了,不然谢昭就打算自己吃了。
“诸位夫子,请满饮此杯。”
谢昭端起竹子做的酒杯,开始劝酒。
“且慢!”陆德明开口道:“酒可以慢慢喝,咱们且聊聊这《三字经》的事儿。”
众人同时精神一振,目露精光,喝酒事小,经书事大!
谢昭笑了笑,道:“自然由诸位夫子做主。”
陆德明呵呵一笑,看向李纲,李纲沉吟片刻,道:“也罢,诸位既然来了,自然都看过此书,诸位以为如何。”
褚亮沉声道:“启蒙神书,千古无二!”
嚯,好家伙,虽然说的是实情,但是这评价着实有点高了。
孔颖达点头道:“浅显易懂,包罗万象。”
这个评价就很中肯了,就算是蓬头稚子也能听得懂的书,那就是真的好书。
王?笑道:“熟读之,可知千古事。”
众人齐齐点头,郑观音看向谢昭,眼角带着笑意,她也是世家出身,自然能看出这本书的好处,之所以一直没有点破,是因为她能猜出谢昭的心思。
谢昭的根基太过浅薄,可以说无根浮萍,而且又带了自己一家拖油瓶,想要有所建树,必然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大的建树。
纵然李二很看重谢昭,但是满朝文武,估计会有很多人想要找一找谢昭的麻烦。
因为,谢昭无形之中,站在了李建成这一边。
这是无可否认的劣势,俗话说,阎王好过,小鬼难缠,李二、房玄龄等人或许对谢昭关爱有加,但是下面的人呢?
人心难测!既然难测,那就不要去测,用实力碾压就好了!
诸位夫子交流了一番,便由孔颖达说道:“子慎,此书牵连过甚,当为天下孩童启蒙之物,老夫等人之所以过来,一是为了推广此书,而是为了背书。”
背书一词说的好,也就是说,有这五位老夫子背书,不会有人因为书的缘故,来找谢昭麻烦。
这般启蒙读物,会为诸多寒门子弟提供识字的机会,世家大族肯定会有人不乐意,到时候从中作梗都是小事,以他们的行事作风,说不得会铤而走险。
谢昭深知这一点,所以才没有贸贸然把《三字经》放出去,这年头的话语权毕竟掌握在世家手中,鲁莽行事,就连李世民都保不住他。
毕竟那些前年世家,都活成了人精,李世民就算是想保他,也不可能十二个时辰寸步不离的派人保护。
这样的话,谢昭肯定不愿意。
孔夫子诛杀少正卯,爱迪生狙击了特斯拉。
你能说人家干的不正确?反正史书上都赞扬了一番。
如今这五位老夫子愿意背书,事情就简单多了。
五姓七望虽然没有姓孔的,但是孔家绝对是超越了他们的存在,五姓七望,包括李世民,都不敢得罪孔家。
因为天下读书人,名义上都是儒家弟子,圣人门徒,孔家在士林,那是当之无愧的庞然大物,纵然帝国覆灭,孔家也依旧能屹立不倒。
而且,王?出自王氏,虽然是嫡系,是五姓七望推出来的代表性人物,有他在的话,五姓七望也不会闹腾。
至于陆德明、李纲、褚亮,说句难听的,这三位除了名头大,威望高,在某种意义上,根本就没啥用。
他们存在的意义,在谢昭看来,是为了堵住悠悠之口,让别的读书人没法子找谢昭的麻烦。
孔颖达继续道:“此书,吾等五人作序、按、注、释,至于署名,自然是由子慎来。”
众人点头,谢昭对此很是满意,连忙道:“如此,就多谢诸位夫子了。”
孔颖达抚须微笑,道:“子慎今年多大了?”
这突如其来的话题转换,谢昭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十五岁。”
“哦!”孔颖达意味深长的道:“十五岁了,可不算小了,可有中意的姑娘?”
谢昭顿时一脸懵逼,他两世单身狗,解决全靠手,姑娘是啥?研究院里有吗?
众人哈哈大笑,见谢昭模样,就知道他尚未婚配。
郑观音眉头挑了挑,心中不爽,她还谋划着把闺女嫁给谢昭呢,虽然差了十几岁,不过年龄是问
第四十三章 文章千古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