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
李世民疲倦的揉了揉眉心,恰在此时,长孙氏端着一碗莲子羹走了进来。
“二郎,喝点莲子羹,休息一会吧。”
说罢,长孙氏很体贴的来到了李世民身后,为他按摩。
李世民苦笑道:“国事稠稠,不敢懈怠。”
这话说的一点都不走心,长孙氏也没当回事,笑吟吟的道:“听说食盐马上就发卖了,想来国库会充裕一点,二郎也不会如此发愁了。”
李世民笑了笑,道:“你倒是消息灵通,那制盐法确实很好用,以往不能食用的毒盐,也能经过此法祛除毒素,变为纯净的雪花盐,从此大唐将无缺盐之虞。”
长孙氏很是自豪,道:“大唐在二郎手中,才能真正走向强盛,如今大唐不缺盐,连农耕利器都有了,只会越来越强,万年不衰。”
要是别的女人在这里讨论这些,李世民不训斥,周允也会提醒,这已经属于朝政的范畴,后宫不得干政,这一点是历朝历代的共识。
但是长孙氏不一样,这个女人有多厉害,漫说宫中,就连宫外那也是闻名遐迩。
据说玄武门之夜,长孙氏孤身一人站在秦王府外,面对千军万马也面无惧色,实在是个手段凌厉的人物,连李世民也十分佩服。
夫妻俩聊了一会天,李世民忽然开口道:“嫂嫂家中明日有晚宴,你可知道?”
长孙氏消息虽然比不得李世民,但是也很灵通,她点头道:“听说过一些,说是那位谢昭宴请诸多公侯,不知道要做什么。”
李世民若有所思道:“观音婢,某记得你与郑观音关系不错?”
“臣妾与郑姐姐,本是闺中密友。”长孙氏感慨道:“不曾想白云苍狗,如今竟然成了这般模样。”
李世民微笑道:“男人的事儿,与女人何干?你们本是密友,不妨多走动走动。”
长孙氏一脸惊讶,道:“二郎不怕别人说闲话?”
“不怕!”李世民笑眯眯的道:“若是可能,最好明天晚上去瞧瞧。”
长孙氏闻弦音而知雅意,道:“二郎是想看看那位谢昭会弄出什么好东西来吧?”
“知某者观音婢也!”李世民嘿嘿笑道:“谢昭此人多智博学,虽然年少,却不可小觑,你去帮某探探底。”
“臣妾明白!”长孙氏自信道:“二郎放心,不管他弄出什么东西来,咱们家都得占一份。”
夫妻俩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国库借助食盐之利,很快就会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内库穷啊!
长孙氏那盖不住脚面的裙子,已经弄的人尽皆知了。
这种时候,自然要打打秋风的。
至于人选,李世民已经想好了,倒霉的谢昭,只怕还不知道,自己被天底下最恐怖的一对夫妇盯上了。
谢家在有条不紊的准备晚宴的食材,至于操刀者,自然是孙二娘。
被宫中厨子榨干了一身所学,周允很痛快的把孙二娘放回来了,另外还奉送了百贯钱财,另有一些价值不菲的小玩意,是宫中厨子的束?。
他们觉得孙二娘的厨艺,已经是长安第一,乃至大唐第一,做孙二娘的徒子徒孙,一点都不丢人。
孙二娘却不这么想,她知道自己的两把刷子,连家中郎君的一成水准都没有,只得了一点皮毛而已。
回到家,孙二娘尽数把宫中所得交给谢昭,恭恭敬敬的请罪。
谢昭啧啧赞叹,随手从中捡出一枚紫玉簪子,把剩下的都换给了她,这让孙二娘有些惶恐。
“郎君,这些东西理应交给主家,请郎君收下。”
孙二娘此言,是害怕谢昭把她赶出去。
谢昭笑了笑,抱起啃糕点的李婉顺,把紫玉簪子往她小脑袋上一插,点了点头,含笑道:“东西你收着吧,咱家也不差这点钱财,攒着以后做嫁妆用。”
孙二娘松了一口气,还要再坚持一下,谢昭已经抱着小吃货李婉顺走了。
“还呆着干什么呢?今晚有贵客,还不去厨房忙着?”
孙二娘连忙把一堆财物聚拢起来,来到自己的小房子,小心翼翼的藏好,这才来到厨房。
谢昭正在弄红烧肉,为了待客,今日他可是下了血本,买了三头小猪,大猪太腥臊,肉的味道不好,小猪就好多了,而且肉质也更鲜美。
红烧肉、红烧肘子、卤猪蹄、猪耳朵、溜肥肠、毛血旺等等诸多菜式,在他的操持或者指挥下,不断的在厨房中一一展现出来。
孙二娘看的眼花缭乱,最终放弃,老老实实的跟着谢昭,一道菜一道菜的慢慢做,这样才能保证
第二十七章 谢家夜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