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二章 伊人居[2/2页]

唐士无双 大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精致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雏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幅颇为精妙的美人图,显然出自名家之手。
      平康坊的青楼,大多都带着园子,前面是客人喝酒消遣的地方,后面才是宴会的地方,园内玲珑精致的亭台楼阁,清幽秀丽的池馆水廊,还有假山、戏台、玉玲珑等园林的杰作。
      而这座园子,今日便被人包场了。
      谢昭一入园子,便看到了亭台楼阁之内,有七八位少年举杯畅饮,舞姬载歌载舞,清倌人娇媚相伴,气氛十分热烈且暧昧。
      “哈哈哈!寒烟,你不是最倾慕谢晓峰吗?谢晓峰到了!”
      程处默的声音响彻园子,豪迈而又
      众多美人儿中央,一位娇俏小巧的美人儿惊喜回头,双眼绿光大冒。
      谢昭只是看了一眼,就不由心中一荡,只见那寒烟生的纤巧削细,面凝鹅脂,唇若点樱,眉如墨画,神若秋水,说不出的柔媚细腻,一身天青色的裙子,显得格外的夺目鲜润,直如雨打碧荷,雾薄孤山,说不出的空灵轻逸。
      这女子,单论容貌身段,甩了碧柳半条平康坊,伊人居号称长安第一,果然名不虚传。
      谢昭微微一笑,悠然道:“露寒烟冷兼葭老,天外征鸿寥唳。好名字!”
      寒烟眼中绿光更盛,直接抛弃了程处默,一溜烟来到谢昭身边,款款一福,而后抬起头,眉目含春,抱着谢昭的胳膊,道:“谢郎君终于来这伊人居了,我们姐妹可是苦盼了郎君许久呢。”
      其他姑娘碍于身边有人,不好意思扑上来,而且寒烟又占了头筹,谢昭又作了半阙诗,别人这会再争就显得有些不要脸了。
      伊人居的姑娘们,还是很看重脸面的。
      谢昭拥着寒烟来到了亭子里,笑眯眯的叉手道:“谢昭,见过诸位公子。”
      程处默等人还礼,各自落座。
      程处默笑道:“谢兄,刚刚那首诗,可否补全,也不枉寒烟为你抛弃了某。”
      这话自然是抬举寒烟,寒烟眼前一亮,给了程处默一个大大的秋波。
      谢昭笑道:“笔墨伺候!”
      这种场合,自然有贴心的丫鬟伺候,笔墨这种东西,那是常备之物。
      谢昭一挥而就,一首绝妙好词跃然纸上。
      露寒烟冷兼葭老,天外征鸿寥唳。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
      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
      “咦,竟然是长短句吗?”程处默惊讶的看了一眼,摇头晃脑诵读一遍,赞道:“谢兄果然诗才无双,某算是服了。”
      谢昭双眼一眯,这与传说有些对不上啊,谁说老程家尽出棒槌的?程处默这家伙看似粗疏,实则内秀的紧呐,不比他爹差哪儿去。
      “长短句而已,上不得台面!”
      一个少年一脸不屑,道:“不过是乡间黔首用以聊慰罢了。”
      谢昭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词”这个概念到宋代才渐渐完善出来,这时候有很多名字,长短句、曲子词、近体乐府、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但是“词”是比不得诗的地位,更比不得赋的地位。
      其实也不怪大宋的文人重视“词”,主要是大唐的文人们几乎把“诗”一道玩到了极致。
      什么诗仙,诗圣,诗佛,诗鬼,诗魔,诗豪,诗杰,诗狂,诗囚,诗奴,个个都绝世高手。
      后面的文人一看,得!咱们这辈子也达不到这种高度了,索性另辟蹊径,把前面的绝世高手看不上的东西拿出来发扬光大。
      于是乎,“宋词”应运而生,堪比“唐诗”,在华夏文化史上,留下了同样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谢昭来说,他更喜欢词,尤喜辛弃疾、苏轼的词,豪迈大气,金戈铁马,他觉得这才是男儿该读的词,而不是如柳永一般软绵绵的,流传于勾栏瓦舍,虽然好,却总是多了几分脂粉气。
      谢昭瞥了一眼那少年,对程处默笑道:“这位是?”
      程处默呵呵一笑,眼中透露出一丝不满,他今日宴请谢昭,那是他阿耶的吩咐,道:“长平郡公的假子,张先。”
      谢昭微微一笑,长平郡公张亮,这个人有个爱好,那就是喜欢收假子,也就是干儿子,而且收的很多,足足五百多,而且各行各业的都有,门类齐全,个个都是人才。
      这个张先竟然能跟程处默扯上关系,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毕竟程咬金一直都看不上张亮。
      程处默为谢昭介绍了一番这些少年人,秦怀道、牛师赞、李崇义、尉迟宝林、段瓒、屈突仲翔、柴令武、李德謇。
      总体上来说,都是武勋家的孩子,长安顶级纨绔,可以横着走的那种。

第二十二章 伊人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