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4章孩子还是“慢养”好[1/2页]

柽柳花开 花开有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台湾著名培训师黑幼龙在其著作《慢养》中讲到,“‘慢养可以让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可以让孩子发现最好的自己。”这样的结果,哪家父母不想看到呢?这是双赢吧?想起《圣经》里的一句话,“世间万物皆有定时——播种有时,成长有时,花开有时,凋零有时。”是的,养孩子也是如此,成长是缓慢的,是顺应自然的事情。所以,父母要不时提醒自己:对待孩子,慢一点儿,慢慢来。
      一、生活的慢养
      1、日常膳食的慢养:
      身边常见有的父母以工作忙为借口,随便凑合孩子的三餐:“孩子,妈妈太忙了没空做饭,去吃点鸡块、薯条吧!”“孩子,去小吃街自己买点吃的吧!”殊不知,孩子的味觉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偏爱快餐店里高糖高油高盐的口味,如果经常吃快餐,一旦养成味觉习惯,他会觉得天然的食物没味道,不好吃。不但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且对身体的发育也没有好处。
      正因为孩子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嫌麻烦,不要怕慢,要尽量抽出时间来,自己做饭。在蔬菜的选择、洗、切、煮等,要讲究营养全面,科学合理。我平时工作也挺忙,爱人又不在身边,但是我总是好好对待每一顿饭。比如晚上就提前想好早晨该做什么饭,提前准备。中午、晚上下班就立即回家,变着花样给孩子搭配营养餐。虽然我厨艺不是很精,但是我从书本上学习,在电视上学习,久而久之,也能做出几道拿手菜了。每每看到孩子吃得很满足,身体倍棒的时候,我总感觉自己在厨房花费的时间都是值得的。而且,孩子看到妈妈的辛勤付出的爱心和耐心,也能体会对食物的珍惜,对他人劳动的感恩。再加上一家人快快乐乐聚在一起用餐,对孩子也是一个身心愉悦的过程。
      2、在作息习惯上的慢养
      作息习惯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孩子日后的学习、生活的质量。为了给儿子一个好的作息习惯,我总是慢慢的引导他。当儿子自制力差的时候,我总是淳淳教导他,该休息的时候就得休息了。儿子爱看动画片,有时候看得拔不出眼睛,我于是坐在他的身边,和蔼的告诉他,该休息了。儿子说再看一会儿,我说那好,再看五分钟,说到要做到哦!儿子郑重的点头,到了五分钟后,果然去休息了。到了第二天,第三天,这样的故事还会上演,但是我不急。我知道孩子还小,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过程的。一天天,一年年,儿子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在听到有些父母困惑于孩子晚上不睡,早晨不醒的恶性循环中时,我欣慰自己儿子有良好习惯的同时,也总是告诉他们要慢慢来,别着急。但是要持之以恒的引导、影响孩子,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在言语上的慢养
      “快点吃别磨蹭了!”“快点穿衣服,我来帮你拉拉链!”“玩具,就得像妈妈这样收拾,瞧,又快又好!”……这样的话语会不会让你感到似曾熟悉?是的,因为我们很多家长已经习惯这样催促孩子,全然忘了成长是需要过程的。此时,家长缺乏的正是耐心。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德国从事“7岁儿童认知世界”课题研究的教育专家多纳塔艾申波茜认为,一个7岁的孩子,应当有这些本领:单独修理一件东西(修补图书、给玩具按一个螺丝钉);能整理物品,分门别类地使用纸箱、塑胶袋、抽屉和木匣;研究过皮包上的拉链和门上的锁,会使用插销和钥匙;不会将自己不小心反锁起来;拧过螺丝,替电器换过电池;能倾听别人把话说完,排队时也能够耐心等待;体会过等待的滋味,懂得不是所有愿望都能立刻实现……这一切,都需要孩子亲自去体验才能学习,是旁人催促不来的。
      “儿子,别着急,慢慢来!“在儿子不会系鞋带的那段时间里,我总是这样对他说。孩子在成长时,各方面发展不均衡,个体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比如儿子,动手能力就差一些,特别是在系鞋带上。每当儿子笨手笨脚的,像是对付敌人般,束手无策的样子。我总是蹲下身子,“儿子,来慢慢来。”儿子常很恼怒的,想放弃:“我就是笨,我学不会!”“不笨,儿子,你一点也不笨,看你做算术题,看你构思作文等多棒啊!来,让我们一起来。”我于是拿出一双闲置的鞋子,先是演示给儿子看,同时让他好好看,好好学习。接着我演示几遍后,再让儿子尝试着自己练习。几次三番后,儿子有了进步,自己心里有舒服坦然了很多。但是在又一次遭到弟弟妹妹耻笑他鞋带系的不像样子时,自己彻底恼了:“我就是系不好,你们能怎么着?”看着儿子涨红的小脸,我赶紧过来解围:“孩子们,给哥哥时间,哥哥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谁能做小老师,再来教教哥哥呢?”“我,我!”几个孩子都俯下身子,蹲在儿子身边,演练起来。看儿子的脸上又扬起了笑容,我也会心的笑了。
      让我们慢慢来。不必急着控制、纠正,容许孩子犯错并从错误里学习,给他们尝试的机会,让他慢慢成长。
      二、心灵的慢养
      爱是需要小火慢炖,慢火烘制的。这就像炉子上一锅老火汤,急不得,躁不得,烦不得,要沉住气,耐下心,方能领略其中真义。
      1、包容孩子的懦弱与自私
      “不许哭!眼泪擦掉!男子汉有什么好哭的!”有些家长这样急着控制孩子的感情渠道,掐断孩子体验自己情绪的机会,让孩子觉得,哭,生气,难过等等负面情绪是不对的,是很可怕的……
      儿子小时候特别怕出血,就是手上出丁点的血珠,也必定吓得哇哇大哭。“儿子,别哭!这点血算不了什么。这是很自然

第124章孩子还是“慢养”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