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李师妹,我们去慈幼局看孩子们好不好?”
李听兰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但是听到有孩子们,便想到一群可爱的萝卜头,于是点点头。
两人在附近的店铺中买了一些糖果,然后找到最近的“公交点”等待“公交车”。
李听兰站定后,看自己与一群人站在一块牌子边上等什么。她仔细一看牌子上面还有一些地点名字,比如城南晋鑫钱庄;城南路口处;姹紫嫣红楼后门;烟花楼西侧等,其中有一站便叫“慈幼局”。
“钱师兄,我们在这里等什么?”
“我们在等公交车,这也是姐姐设计的,今年刚开始运营,你第一次来皇都城我便带着你坐坐。”
李听兰不解什么是“公交车”,但也没有多问,只是仔细打量周围的人。
站在边上的人多半是衣着半新的百姓,他们有人背着箩筐,有三五一群的站在一起聊天,也有带着孩子的老人家。
“你看走过来的就是‘公交车。”
应着钱安乐的声音和指引,李听兰看到一辆木板车被两匹马拉着,上面坐着很多百姓,正好从众人眼前反方向经过。
“这不就是大一点的木板车吗?为什么叫‘公交车,不叫‘公交马呢?”
“嗯,就是木板车。至于这名字……额……是姐姐取的,应该有别的深意吧,我们可以回去问问。”钱安乐对钱多多有着盲目的信任,“不过只要给一个铜板就可以上去,而且这车的行径路线是固定的。”
钱安乐说着,沿着他们方向也有“公交车”过来,上面已经坐了一些人。
等“公交车”停下后,李听兰发现驾车人边上有个箱子,每个人走过去都会在箱子里塞入一个铜板;倘若遇到小孩子还要在马车上的红线比一下。
正巧有个老婆子带着孙子走过去,结果小孩子头微微超过一点,老婆子不高兴得塞了两个铜板,盯着小孩子叱骂,“让你弯腰你怎么不听呀!”
“这是在量身高,超过这个身高的孩子坐公交车也要给铜板。”钱安乐解释道。
眼看其他人都上车,钱安乐也带着李听兰过去投铜板。
驾车人似乎认识钱安乐,直接与他对话起来,“少爷好!小姐可好?你们的车钱就不用给了!”
“我姐姐很好,你这份工作还喜欢吗?”钱安乐边往箱子里塞铜板。
驾车人眼看拦不住,便继续露出开心的笑容,“喜欢,自然喜欢!小姐替我安排自然是最好的!”
此刻木板车上已经坐了很多人,钱安乐便和李听兰背对着其他人坐在最后面。李听兰高兴的晃动着双腿,觉得很新奇。
待众人坐定,驾车人才开始挥动马鞭驱赶马匹继续往前。马车开始缓缓的往前运动,偶尔会有贪玩的孩子跟在后面追着跑。
“钱师兄,这些驾车的人你都认识吗?”
“算吧。这‘公交车生意是姐姐管辖的一部分,刚才驾马车的小哥原本是我们院子里的小厮,后来姐姐觉得他人不错就介绍来做这个。”
“那每一站都是一个铜板吗?”
“嗯,上车就是一个铜板,但是只有这些固定地方才能上下车。”
“这能赚钱嘛?”
“我也不知道呢,姐姐说这叫公共事业,是用税收补贴的,返利与民。”钱安乐对此依旧不太懂,只能挠挠头将钱多多的话再复述一遍。
“哇,皇都城果然是大城市,这些东西都好厉害。”李听兰觉得每样东西都很好玩,只是她在医谷绝对看不到的。
其实不仅在医谷,除了皇都城其他地方也没有这些基础设施。
当初钱多多将阵营转移到皇都城也是因为这是承武国最繁荣的地方,在这里进行试点推广有几大好处:
一方面可以让管理阶级优先尝试;另一方面大城市的百姓也更有眼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这里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他人来访也会容易接受看到的新事物。
同时冷元思也很放心将这刚刚建立的基础设置全部委托给钱多多管理。这在别人看来是一件肥差,因而钱多多更是令其他官僚嫉妒不已,对她的污蔑和嫉妒也与此有关。
从古至今,甚少有人能够涉及朝堂同时有堂而皇之得经营商业,而且如今还是一个女子,对于很多人而言可谓是惊世骇俗!
“牝鸡司晨”已经成为钱多多的代名词。好在冷元思对此不以为意,并且十分维护她。
钱安乐听到别人夸赞这些改革,脸上也露出得意的神色,“这都是姐姐的点子,不过冷大哥也很支持,所以才能在皇都成落实下来。”
李听兰心里有些不高兴,她今天总是在钱安乐嘴里听到钱多多。
“就连慈幼局也是姐姐的点子,说这也是公共事业。”
李听兰的低着头嘟囔着,“三句都离不开姐姐,哼……”
第225章:“公交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