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614 国公之名[1/2页]

大明疯皇 星辰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乾清宫,御书房旁的偏殿内,泰昌正盯着眼前的地图皱眉不已。
      这会儿建奴已灭,察哈尔以东的塞外草原也差不多全部被清理干净了,战事已告一段落。
      他已然赶回京城,准备大肆封赏群臣了。
      神武营大军也需要好好修整一番,再沿着草原通道慢慢赶往大同镇以北集结。
      今年他是不准备再征讨塞外的蒙元部落了,因为打不完,俘虏也运不完,他也完全没有必要让将士们一年到头不停的征战。
      大家都辛苦了,理应休息一番,接下来就是封赏了。
      封地他倒是不缺,光是一个新荆州府就有七八百万平方公里,哪怕就是按封地最大的新英国公府的标准,给每个一等国公封上十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封地,新荆州府也够册封五六十个一等国公的。
      他自然不可能一次册封这么多的一等国公,所以,这封地是足够了。
      问题就是,这些一等国公之名不好取。
      孙承宗还好说一点,他原本是定辽侯,去掉一个定字,直接进封辽国公就行了,他的封地就是辽国公府。
      问题,其他人怎么办呢,像徐光启、毕懋康、宋应星和王徵这些,原本可是爵位都没有的,给他们定个什么国公好呢?
      还有曹文诏、曹变蛟、卢象升、孙传庭这些,他们以前虽然有爵位,但是,改成什么什么国公好像不合适啊,听起来太古怪了。
      这国公之名着实让他有点头疼。
      他甚至连文国公和武国公这样的名字都用掉了,给这些人定什么国公好呢?
      这些国公的名字如果定不下来,诏书都没法写,更别说册封了。
      怎么办呢?
      算了,这个还是征询一下别人的意见吧,或许,这个令他头疼的问题人家随随便便就能解决。
      他又想了想,随即朗声道:“传子先和振之。”
      很快,徐光启和李之藻便联袂而来。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泰昌便把个单子直接递给徐光启,随即问道:“子先,你说这些公侯伯爵名字怎么定,朕着实想不出来了。”
      公侯伯爵?
      徐光启低头一看,不由一愣。
      因为他的名字就是一等国公里第一个,后面还跟了一长串,什么孙承宗、毕懋康、宋应星、王徵、曹文诏、曹变蛟、卢象升、孙传庭等足有十来个。
      后面还有十来个一等侯爵和一等伯爵。
      李之藻的名字赫然也排在一等伯爵里面。
      不过,这些公侯伯爵后面大多是空着的,除了孙承宗等聊聊几个定下封号了,其他都还没定下来。
      这个,怎么说呢?
      其实,封号是很好定的。
      徐光启愣了一下,随即又给李之藻看了看名单,特意指了下人家的名字,然后便带着李之藻一起拱手躬身道:“微臣多谢皇上恩典。”
      这个他其实早听宋应星说过了,皇上要给他们封国公。
      所以,他并不是很惊讶。
      他只是没想到,皇上一封就是一等国公。
      这一等国公可是有封地的,可以说是对文武百官最大的封赏。
      如果皇上单单册封他一个,他真有点不敢受。
      不过,还好,皇上这一次册封这么多的一等国公,一等侯爵和一等伯爵,他也就没矫情了。
      这一次册封的人多了,自然就没人说闲话了。
      至于国公的封号怎么定。
      他想了想,这才郑重的道:“皇上,这封号一般都是跟着封地定的,比如,秦王,封地在西安府,故名之,又比如,蜀王,封地在巴蜀,故名之。无有封地的,则可以用保卫、安定、英勇等寓意武勋的词汇以定之,比如洪武朝的卫国公,又比如,永乐朝的英国公和定国公。至于侯爵和伯爵,皆可以地名为

614 国公之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