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尔科洛夫遵守了他的承诺,将卢卡斯的地盘全部交给张琛打理,是的,他确实没有违背诺言,但他没说明卢卡斯的地盘范围有多少。那栋大楼和附近几个街区现在归张琛了,也仅此而已,卢卡斯生前的产业绝对不止这么少,卢卡斯虽然是上面钉在南区的一颗钉子,但正如维多尔科洛夫所言,一颗小小的钉子都能为他上面的那位每年产生足够令维多尔科洛夫都眼红的丰厚利润,除了卢卡斯本人的能力突出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卢卡斯手中掌握着两座大“金山”。
前面已经提到过了,二十世纪末的俄罗斯什么最赚钱?金融?房地产?机械加工?木材生产?都不是!是石油,军火,毒品以及税收!
而卢卡斯的主要财政来源就是毒品和税收!南区是整个莫斯科消费娱乐购物最繁华的地区,卢卡斯旗下的公司伪装成保健品生产销售公司,私下里却向南区大大小小的娱乐场所出售不限于海洛因,鸦片,大麻以及摇头丸等不同类型不同价格的违禁品。
但这方面的收入和税收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没错你没有看错是税收,正规性质的税收而不是保护费。因为卢卡斯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南区的一名税务官员,南区凡是消费所带来的税收都得经过他的手上过一遍,这可是个肥差,可做文章的地方简直太多了,随便黑点都是一笔巨款,如果自己出货,呵,连关税都可以免了,直接连记录都不用记录,钱直接进自己保险柜里了,张琛知道这家伙肯定没少干,因为他接手的几家娱乐会所,虽然明面上都属于不同的老板,但幕后的主人却都是卢卡斯,当然,现在变成张琛了。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身份,维多尔科洛夫才一直容忍卢卡斯在南区,在自己的“地盘”上源源不断的“资助”自己的敌人,而不是立刻冲进去一枪打爆卢卡斯的头。
现在好了,对方打响了第一枪,卢卡斯死了,整个南区包括她所有的东西全都属于维多尔科洛夫了,这等“好事”打死张琛,他都不会相信是对方失误造成的,能和他“暴君”维多尔扳手腕的人就算再蠢,他手下那帮也都不是死人,这又不是小说,主角光环这种神奇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所以张琛猜测,一定是有什么东西,让对方宁愿失去这一重要的财政来源也要抢先一步先发制人,到底是什么,以张琛现在所拥有的信息是猜不到的,但他隐约感到应该是和军火有关,因为第一个受到袭击的就是自己那家小小的兵工厂,从老爹那了解到,维多尔科洛夫曾经掌控着军火贸易,直到另一个寡头的出现,他才不得不缩小这一产业的规模。
一股无力感油然而生,张琛感觉越往下想疑惑就越多,这团水不光深并且还很浑浊,下面隐藏的东西不是现在的自己能够窥视的。
回到正题,张琛只拿到了卢卡斯公司的大楼,他名下的几家娱乐会所,以及那几家会所所在的几条街区的“税收”权,这个就是所谓的保护费。正规的税收权肯定不会交给自己,这就跟虽然你辛苦工作了一个月好不容易发了薪水,回家你老婆第一时间要你上交是一个道理,虽然不甘,但不得不照做。但张琛现在很满足,因为这次维多尔科洛夫交给自己的活虽然看起来危险,但结果基本就是捡来的,要不是临时被卢卡斯摆了一道,张琛还真会被维多尔科洛夫牵着鼻子走,不过从维多尔科洛夫的布局来看,主以可以看出其真正的目的。
原本维多尔科洛夫准备将卢卡斯的白粉生意也交给张琛打理,但被张琛拒绝了。说实话,这里面的利益即使是有道德底线的他也有些心动了,他将几个心腹召集在一起商议,迪米特里红着眼睛叫嚣着要大赚一笔,卢卡和彼得连科以及伊凡别科既不反对也不支持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明显心动了,唯独卡什图耶夫抽着烟默不作声,张琛知道因为他妹妹卡佳的原因,卡什图耶夫对毒品以及毒贩深恶痛绝,但眼下如果他真的反对,那么自己就该考虑怎么阻止另外几个被金钱蒙蔽了双眼的伙计攻击他了,要是真打起来张琛不担心卡什图耶夫会吃亏,但要是真因为这事,自己这个小小的核心班子出现了裂痕,那实在是太糟糕了。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卡什图耶夫看着望向自己的众人,叹了一口气娓娓道来:“在乡下住着一位老猎人,猎人养了一只猎犬,有一年冬天猎人家里快断粮了,可是猎犬却不想出去捕猎,于是猎人就自己出去了,他回来的时候除了带回来猎物还带回来了一只新的猎犬,你们猜结果如何?”
众人皆默不吭声思考着卡什图耶夫故事中的意思。
“你知道吗?安德烈。”卡什图耶夫望向了张琛。
“两种可能,要么之前那只猎犬会出去捕猎,要么就会被新猎犬取代饿死在外面。”张琛略微思考了一下回答到,他知道老伙计想表达什么,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自古上位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使用的帝王之术无外乎就是分权和制衡,卢卡斯之所以大权在握,那是因为他周围都是“敌占区”,想耍点小心思都很难不怕他反水,而如果换做现在的自己就不一样了,周围全是“友军”,如果自己掌握过多的权益的话,平衡就很可能会被打破,没有了制约自己的存在,那么这一片很可能就会脱离他维多尔科洛夫的掌控。很显然这是个诱饵,是维多尔科洛夫用来试探自己的到底是愚蠢还是有野心的致命诱饵。如果将维多尔科洛夫和自己的位置调换一下,那么。结果让张琛心里发毛。自己在圣彼得堡怎么对付马吟的他可记忆犹新。
卡什图耶夫赞许的看了张琛一眼。
在向其余几人简单解释了一番后,不顾迪米特里的侥幸挽留,张琛还是决定婉拒维多尔科洛夫的“好意”,让他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这个决定,为以后得惨剧埋下了伏笔,人内心的贪婪和欲望,永远是填不满的。
维多尔科洛夫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说”
第七十一章 收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