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四章 生于繁华[1/2页]

黑色守望者 麦田傀儡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972年冬天,那年的雪下的格外的大,克里米亚黑海舰队官兵家属区医院里,彼得连科·阿廖沙·柯察金出生了,这位和哪位《钢铁是怎样练成》主角同姓的孩子和医院里其他新生儿相比显得太过于沉默,以至于护士差点以为是个死婴。他的父亲是位红海军潜艇兵,儿子出生的那天他还在大西洋执行任务,直到半个月后回到家的老彼得连科才知道生的是个儿子。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正是红色帝国最强大的时期,红色海军正满世界的找欧美国家海军的麻烦,而他们的王牌潜艇部队特别喜欢和欧美海军玩“捉迷藏”。老彼得连科在海上漂泊的时间远比在陆地上的时间多,任务完成回到岸上后其他战友不是去酒吧就是去床上发泄去了,而老彼得连科总是第一时间回到家,他要看一眼熟睡中的儿子。虽然父亲经常不回家,但周围的邻居家里都有一个在舰队服役的家人,甚至很多都是在一条船上服役,彼此之间都特别亲密,彼得连科的童年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度过的。
      彼得连科从小就比身边的其他同龄人沉默寡言,以至于他看起来总是笨笨的,但彼得连科非常听话,老师总是很喜欢这个安静听话的孩子,同学也愿意跟他玩,最大的愿因就是可以从他那里拿走老师发的糖果。
      彼得连科其实比谁都聪明,那种真正意义上的聪明,他有自己的选择,也有自己的底线,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班里的小混混觉得彼得连科好欺负就让他把买书的钱交出来,结果彼得连科在他身上打散了一把椅子,后来大家都知道这个老实人也是有脾气的。
      深入中学的第一年,噩耗传来,老彼得连科所在的那艘**,连同上面的所有红海军官兵一同沉眠海底,具体原因舰队也没公布,甚至连电视台广播台也没对这次事件进行报道,知道这起惨剧的除了海军高层和部分相关的官兵也只剩那些殉职官兵眼泪流干的家属们。得知消息的那一晚彼得连科一直坐在昏迷的母亲床边。
      彼得连科其实很早就认识了卢卡和迪米特里,但直到悲剧过后,同样的遭遇使这三个性格迥异的男孩相聚到一起,性格上的互补使他们成了密不可分的密友。迪米特里看似是队伍领袖,但三人中真正的支柱却是彼得连科。
      父亲去世一年后,母亲的娘家人就把他母亲接回了基辅娘家,并让他母亲改嫁给当地一个丧偶的小官员。
      真正彼得连科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性格坚毅,甚至有点固执的人,当他的继父提出接他去基辅一起生活的时候,他斩钉截铁的拒绝了,随后他就过上了一个人的生活,他住进了舰队分配的单人宿舍,每个月从舰队里领取一些抚恤金,一边继续他的学业一边给舰队打些杂赚取一些报酬。彼得连科为了减少支出经常去后勤处翻那些因为训练磨损的作训服和皮鞋,捡回去后用他那蹩脚的针法缝补破损处后穿在身上。舰队的水兵很多都是老彼得连科的熟人,他们都很同情这个可怜的孩子,并且也很喜欢这个干活肯下力的小伙子,再得知他的困难后,彼得连科的门前经常会出现一些半新的衣服鞋帽。
      高中毕业后,高昂的学费以及糟糕的成绩使彼得连科决定就此结束他的学生时代,他还是很清楚自己的能力的,他没有卢卡那样聪明的脑袋,也没有迪米特里那样敢打敢拼的心,于是他选择了参军,由于母亲的极力反对甚至不惜以生命相威胁,彼得连科只能放弃参加红海军的想法,按照他妻子的要求他的继父通过自己的门路帮这个自己视为己出的继子搞到一份轻松并且没有危险的岗位,于是彼得连科便背着行囊坐上了开往苏联腹地的一处国土防空军的机场。
 

第三十四章 生于繁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