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0章:北海孔融[2/2页]

三国之开局对战高句丽 清酒谈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原来这刘政也是武勇之人,避难辽东之后,不为公孙度所用,公孙度想要杀之,但是被邴原救下,后随太史慈一起返乡。
      不多赘述,至此,公孙康三人也有了自己的名气,就算太史慈以后不追随公孙康,也不会因为没有声望不被重用,当然太史慈也不会走。
      转眼又是半年过去,今年又是大旱,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与孔融熟识之后,北海的百姓也有不少迁移到辽东。
      因为有着肥皂琉璃等物,辽东虽苦寒,但是公孙家在财物方面缺口不大,商业产业铺开之后,带来了可观的利润,消化今年北海而来的八万灾民绰绰有余。
      管亥的一封书信打破了宁静,信中提到让公孙康带领家人速速去辽东避祸。
      公孙康看着书信,握紧了拳头,自己担心的事情,终于要来到了,想到了自己的使命,一定不能让皇甫嵩过多杀戮,这是他将来参与黄巾平叛的最大目的。
      公孙康开始劝说郑玄安排迁移,郑家庄人自然是舍不得土地,公孙康无奈,只能带愿意迁徙的人先行离开。
      至于其他人,舍不得自己的土地,自己也没有办法,只能看东莱郡的郡兵能否抵挡吧。
      迁徙行动很迅速,新年刚过众人就坐上了去辽东的船,公孙康三人准备年后回去,因为公孙康记得,黄巾起义是春末,自己要去征战沙场。
      在郑家庄人迁徙之时,荆州,太平道神上使马元义也正和太平道荆州渠帅张曼成组织信徒迁移。
      已经是一月,马元义在寒冷的冬天脸上布满汗珠。“老张,前夕速度要快,按照大贤良师的指令,三月之前我们要抵达洛阳。”
      张曼成双眼充满担忧,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里我能做好,元义,你要不去京城提前潜伏。”
      马元义摇摇头,“京城哪里,大贤良师派唐周师弟前去联络,我只需要在二月赶到京师即可。”
      张曼成想着唐周的样子,他对唐周不是很喜欢,总感觉唐周心中藏着许多事情,一副心思深沉的模样。
      “那我们加快速度,波才在豫州,也在纠集信徒。赵弘,你与韩忠速去扬州,孙夏已经召集好人,你们速速带人前去洛阳。”
      “不知道大贤良师准备的怎么样了。”马元义担心的看向北方。
      “大贤良师在冀州,那里是我们的大本营,不用担心,我们准备了十多年,这次一定能够成功。”强压住心中的不安,张曼成鼓励马元义。
      “确实,等我们荆州扬州的人马到了之后,封?、徐奉,张让等人打开城门,我们直接冲入皇城,改朝换代。”马元义捋了捋太平道军的思路。
      “稍后传信,让各地的信徒,甲子日(184年三月五日)在城门上写甲子二字。”马元义继续吩咐。
      “我明白,咱们只能速战速决,与汉军打持久战,我们只能失败,唐周一定要安排好啊。”张曼成又有了一丝担心。
      “无妨,二月我带先头部队,作为前锋,先去城中作为内应。”马元义拍着张曼成说道。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二人相互鼓励之后,开始各自准备。
      原来,他们的想法是,洛阳城内有信徒进行政变,配合封?、徐奉,张让等人,冲进皇城,荆州扬州的太平道信徒进入京城。
      同时冀州太平道以及兖州,豫州太平道再进行包围,如此三层包围之下,大汉根本反应不过来。
      如果计划成功的话,就可以以极快的速度攻占洛阳、废掉皇帝。再创造舆论让天下人信服,从此改朝换代,建立太平盛世。
      张角十多年走遍大汉,自然知道,凭借自己的农民起义军,必然无法战胜汉军,打持久战的话,等大汉的战争机器开动,自己等人只有失败一条路。

第40章:北海孔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