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以上即公孙康求学之时家中事宜,暂不多表,回归东莱。
      春日已到,草长莺飞,正是游玩好时节。
      黄县大基山,阳光的照耀下,?p树上缀满了雪一般洁白亮丽的?p花,典雅的?p花在太阳光的映射下更是白的无暇。
      三名少男少女正在花海中漫步。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为首黑衣少年儒家学子打扮,身上却散发武者的彪悍气息,腰挎宝剑,面对花海沉吟诗句。
      “师弟此诗却是应景,只是不知我等何日才可登上那玉阶。”后首一文士背手感慨,脸上挂着细丝汗珠
      武者气息少年转头,正是公孙康。
      其叹息道:“会来的,只需静待,倒是师兄你,可要勤练武艺,这才多远,就累成这样。”
      少年文士郑益尴尬笑道:“有在锻炼,有在锻炼。”
      “就是就是,大兄你看娴儿都没说累。”清丽的少女郑娴掐着腰看向自己的兄长。
      郑益脸上挂不住了,“要不比比?”
      话音刚落,少女已经跑开,伴随着银铃般的笑声。却是抢先起跑。
      郑益呆住,随即咬牙直追,自己可不能被妹妹比下去。
      唯有公孙康,看着打闹得二人,嘴角露出慈祥得笑容。(就是慈祥)慢悠悠跟在后面。
      转眼间三人已到山顶,视野开阔起来。这只是群山中得一座小山,东莱多山,待到更高的山,便能看见海。
      郑益与郑娴兄妹俩已经气喘吁吁,高强度得奔跑让本就体质虚弱得二人已经要瘫软在地。
      “还得练啊师兄,这才哪到哪。”公孙康坐下,笑着对郑益说道。
      郑益摆摆手,显然是已经说不出话来。
      “啊!”惨叫声传来,三人惊得爬起。
      放目远眺,只见对面山上,二十多人手持利刃,正在追逐另一方人。
      “保护好娴儿,我去看看。”公孙康拍拍郑益得肩膀。
      郑益点头,“小心。”说罢也拔出随身佩戴得长剑。
      汉时的书生并不像宋明清时期的书生一般手无缚鸡之力,君子六艺都当学会。
      郑益体质弱主要是家境贫寒,只能勉强温饱。
      身为大儒之子,礼乐射御书数郑玄也是从小教导。
      汉代虽说对于君子六艺的要求并不如春秋战国时严格,但真正受过高等教育的士族子弟,他们的武艺也是不差。
      当然,郭嘉这样嗑药的不算。
      可以说,汉代的士人,是真正具有风骨的一批,不畏权贵也不惧生死,上马定国下马安邦。
      不谈严阵以待的郑益,全力奔跑的公孙康在小路上带起阵阵风声。
      山后偏僻,如今临近大乱,盗贼四起。
      被追的一方正是盗贼,此时已经停步。
      贼首抓着人质,呐喊到:“刘正礼,我只想求财。莫要追了,再追下去,玉石俱焚。我活不了,你叔叔也活不了。”
      追逐的一方停下脚步,为首一人大步走出。
      此人气宇轩昂,散发出贵族气息。还未待说话。
      人质呐喊:“贤侄,莫要留手,律法云:凡有劫持人质者,一律格杀,不得拿财物赎回人质,让罪犯有利可图。”
      盗贼头领大急:“刘韪你闭嘴。”
      人质刘韪看到自己侄子已经双手颤抖,内心大急,高声呐喊:“大丈夫死则死矣,有何惧乎。”
     

第17章:好弓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