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章:求的是学,不是官。[1/2页]

三国之开局对战高句丽 清酒谈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东莱位于青州东部,面积很大,包含后世的山东烟台威海以及青岛大部。东莱下辖十二县,以黄县为郡所。
      此时已经是二月,与辽东玄菟哪里并不相同,此时的东莱已是万物复苏,如今已是大汉光和三年(180年)。时间就像一个轮盘,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在上面体现。不知不觉就会让人感觉到时光的流逝,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
      风尘仆仆的少年走进村子,到郑玄家门口,开门的是一位老仆,名为福伯。
      “福伯安好。”
      少年躬身行礼,福伯很喜欢这清秀又有礼的少年,“不知这位小公子找谁啊?”
      “在下玄菟郡公孙升济之子公孙康,此次前来,携家父书信一封,欲拜康成公为师。”
      福伯见状,愣在原地,不知如何回答。党锢之祸发生之后,郑玄的弟子们也受到牵连,不得出仕。从此之后自家老爷闭门不出,专心著书,并未继续收徒,也无人再来拜师。
      “进来说吧。”,一道浑厚的声音响起。”公孙康抬头望去,是一清瘦高大的老人,面目和蔼,眼光深邃坚毅。
      “小子公孙康,欲拜康成公为师。”
      “可我是党人。”
      “小子求的是学,不是官。”
      “不怕?”
      “怕便不来了。”
      “收拾一番,明日随我学习。待以后时机合适,再行拜师礼,”
      “徒儿遵命。”
      “你还不是我徒弟。”
      “在我心里,您已经是我师父。”
      “哈哈哈哈哈哈,我郑康成今日喜得佳徒。”郑玄大笑着走向书房。原本略有些佝偻的背影此时已经挺的笔直,显得更加高大。春风吹过院子中的白果树,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陪主人一起高兴。
      福伯也高兴的帮公孙康往家里拿行李,自从被列为党人之后,老爷再没这么笑过,只是愈发勤奋的著书立说,平时总是一边说怕自己后继无人,一身所学无以为继,一边又担心这个国家的未来。
      家中跑出来两个人,大一点的青年文士看着与公孙康差不多大,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与公孙康不同的是一身书卷气,是郑玄的儿子郑益。
      小一点的是其妹郑娴,可能是家中贫寒的原因,与其父兄一般清瘦,容貌清丽,不施粉黛,五官却是极美的,虽未长开,但也是美人坯子。
      公孙康松开马缰,抱拳道:“在下公孙康,见过师兄,师妹。”
      郑益为人谦让,连忙作揖,“师弟莫要多礼,在下郑益,这是舍妹郑娴。”
      话音未落,清脆的女声响起。
      “你就是父亲新收的徒弟吗?”
      “正是。”
      “你以后可以多陪我玩吗?哥哥一直读书也不陪我玩。”
      “是吗?那我勉为其难抽空陪你玩会。”虽是十四岁的少年,但心态是二十多岁的公孙康看到这么美丽可爱的小姑娘,也是存心逗弄她。
      谁知一句话下去,小姑娘眼中浮现出了水雾。
      “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师妹所唤,随叫随到。”公孙康急道,来郑玄这里第一天第一个时辰就弄哭了她闺女可咋整。
      “记住你说的话,还有,叫我娴儿即可。”眼泪一瞬间消失,郑娴的眼角闪过一丝狡黠,蹦跳着去帮公孙康收拾房间。
      郑益则是与公孙康攀谈开来,郑益为人重义,很是欢迎这个比他只小几个月的师弟,攀谈一会之后,羞涩的问能否跟师弟学两手武艺。公孙康与其一见如故,没有犹豫就答应下来。
      如今的儒家学子并不像之后那般只是文弱书生,礼乐射御书数都是要学习的,比如前文提到的阳球,就擅长击剑,骑马射箭的本事很高。卢植公孙度更算是儒将。
      郑益虽然会一些武艺,但是并不精通,公孙康很喜欢这个热情的同龄人,下定决心绝对不会让郑益在历史上那般,因为孔融被袁谭包围,亲自率领家兵救援却被袁谭率军围杀,让郑玄白发人送黑发人,只留下遗腹子郑小同。
      安顿下之后,郑娴拉着公孙康去县城买肉,说是郑玄高兴,中午要好好招待一番公孙康。
      因为家中贫困,郑家没有女仆,人只有福伯一个老仆,平时洗衣做饭之类的活计都是郑娴自己做。地也是郑玄带着儿子老

第13章:求的是学,不是官。[1/2页]